论孙惠芬的“底层叙事”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0页 |
第一章 底层书写 | 第10-25页 |
第一节 生存之艰 | 第10-15页 |
一、穷途末路的弃土者 | 第10-12页 |
二、致富无门的守土者 | 第12-14页 |
三、穷途末路的边缘人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精神求索之难 | 第15-20页 |
一、身份认同危机 | 第15-17页 |
二、女性觉醒的哀歌 | 第17-18页 |
三、无法超越的孤独 | 第18-20页 |
第三节 情感救赎之辛 | 第20-25页 |
一、二人世界的陷阱 | 第20-22页 |
二、家庭情感的淡薄 | 第22-23页 |
三、婚姻形式的松散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去模式化的艺术策略 | 第25-37页 |
第一节 小说文本的实验性 | 第25-30页 |
一、原型的变形 | 第25-28页 |
二、对形式多样化的追求 | 第28-30页 |
第二节 以日常生活为中心的书写 | 第30-33页 |
一、与日常生活对抗的悲情体验 | 第30-31页 |
二、日常生活折射出的个人史观 | 第31-33页 |
第三节 瞬间心理的扩大化 | 第33-37页 |
一、心理网络的多维度透视 | 第33-35页 |
二、瞬间冲动与结构转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孙惠芬小说的文化意蕴 | 第37-50页 |
第一节 风俗写意 | 第37-40页 |
一、辽南风景图 | 第37-38页 |
二、辽南风俗画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对乡村文化的反思 | 第40-45页 |
一、人性的愚昧劣根 | 第40-42页 |
二、伦理解构 | 第42-43页 |
三、民间精神的失落 | 第43-45页 |
第三节 深沉的生命悲剧意识 | 第45-50页 |
一、自我放逐与自我戕害 | 第45-46页 |
二、生存的无力感 | 第46-48页 |
三、在“爱”中挣扎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