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稀土发光材料 | 第10-14页 |
1.1.1 稀土元素简介 | 第10-11页 |
1.1.2 稀土离子的能级和发光特性 | 第11-12页 |
1.1.3 稀土发光材料分类 | 第12-13页 |
1.1.4 稀土发光材料的性能 | 第13页 |
1.1.5 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简介 | 第14-16页 |
1.3 稀土掺杂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 论文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19-24页 |
2.1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19-20页 |
2.1.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19页 |
2.1.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2 样品的表征方法 | 第20-24页 |
2.2.1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 | 第20-21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 第21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 第21页 |
2.2.4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spectra) | 第21-22页 |
2.2.5 紫外—可见光谱(UV-visible spectroscopy) | 第22页 |
2.2.6 荧光光谱测试 | 第22页 |
2.2.7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22-24页 |
第3章 BaTiO_3:Eu~(3+)/Eu~(2+)纳米晶的可控合成与光致发光 | 第24-31页 |
3.1 引言 | 第24-2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5页 |
3.2.1 纳米晶制备 | 第25页 |
3.2.2 实验的表征 | 第25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Bi_2MoO_6:Ln~(3+)纳米晶的光致发光和光催化活性 | 第31-40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4.2.1 Bi_2MoO_6:Ln~(3+)纳米晶的制备 | 第31-32页 |
4.2.2 Bi_2MoO_6:Ln~(3+)纳米晶的表征 | 第32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32-38页 |
4.3.1 晶体结构和形貌分析 | 第32-34页 |
4.3.2 样品的发光性质研究 | 第34-37页 |
4.3.3 Bi_2MoO_6和BiMoO_6:Eu~(3+)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