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逻辑学(论理学)论文--逻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

近现代以来“白马非马”问题的解读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7页
    一、公孙龙简介及其相关著作第8-10页
    二、有关“白马非马”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0-17页
第一章 《白马论》文本解读第17-24页
    第一节 对“白马非马”问题的浅析第17-19页
        一、“白马非马”的文本分析第17-18页
        二、“白马非马”命题是否可接受第18-19页
    第二节 公孙龙的论辩技巧第19-21页
        一、“白马非马”谨循“正名实”的逻辑规则第19-20页
        二、从概念外延方面来论证“白马非马”的合理性第20-21页
    第三节 “白马非马”是对“物指非指”的例证和解释第21-23页
        一、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第21-22页
        二、前提和推论的关系第22页
        三、内涵和外延的关系第22-23页
    本章小节第23-24页
第二章 “白马非马”问题在中国的命运第24-29页
    第一节 在同时代的影响第24-27页
        一、“白马非马”顺应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第25页
        二、“白马非马”丰富了前人的正名理论思想第25-26页
        三、“白马非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语义学价值第26-27页
    第二节 对后世的影响第27-28页
    本章小节第28-29页
第三章 近现代以来关于“白马非马”问题的反思第29-40页
    第一节 “白马非马”是名实相应的问题第29-35页
        一、公孙龙对于“名”与“实”的界定第29-33页
        二、名实相应的理论渊源第33-34页
        三、公孙龙对名实相应问题的具体阐述第34-35页
    第二节 对“白马非马”中“非”字的理解第35-37页
        一、“非”字的字面涵义第35-36页
        二、学界对于“非”字的理解第36-37页
        三、公孙龙使用“非”字的意图第37页
    第三节 “白马非马”问题不是诡辩第37-40页
        一、“白马”与“马”是不等同的第38页
        二、“白马”和“马”的辩证关系第38-40页
第四章 “白马非马”与中西方逻辑思想的差异第40-44页
    第一节 “白马非马”问题与柏拉图逻辑思想的比较第40-41页
        一、柏拉图的逻辑思想第40-41页
        二、公孙龙和柏拉图的逻辑思想的异同第41页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与“白马非马”的联系与区别第41-43页
        一、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学说第41-42页
        二、“形式与质料”与“白马非马”的异同第42-43页
    本章小节第43-44页
结论第44-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式除冰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