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7页 |
| 1.2 国内外的研究简介 | 第17-30页 |
| 1.2.1 量子退相干研究与发展 | 第17-20页 |
| 1.2.2 压缩态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第20-22页 |
| 1.2.3 量子耗散的研究与发展 | 第22-30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 第二章 基础理论 | 第32-53页 |
| 2.1 密度算符 | 第32-36页 |
| 2.1.1 纯态的密度算符 | 第32-34页 |
| 2.1.2 混合态的密度算符 | 第34-35页 |
| 2.1.3 密度算符的性质 | 第35页 |
| 2.1.4 约化密度算符 | 第35-36页 |
| 2.2 退相干 | 第36-39页 |
| 2.2.1 用密度矩阵描述量子退相干 | 第37页 |
| 2.2.2 量子退相干动力学描述 | 第37-39页 |
| 2.3 辐射场的量子化 | 第39-41页 |
| 2.3.1 经典辐射场 | 第39-40页 |
| 2.3.2 辐射场的量子化理论 | 第40-41页 |
| 2.4 压缩态 | 第41-44页 |
| 2.4.1 光场的压缩态定义 | 第42-43页 |
| 2.4.2 压缩相干态 | 第43-44页 |
| 2.5 自发辐射 | 第44-46页 |
| 2.5.1 爱因斯坦对于自发辐射的半经典唯象描述 | 第44-45页 |
| 2.5.2 真空中自发辐射的量子理论 | 第45-46页 |
| 2.6 量子力学的三种绘景 | 第46-53页 |
| 2.6.1 薛定谔绘景 | 第47-49页 |
| 2.6.2 海森堡绘景 | 第49-50页 |
| 2.6.3 相互作用绘景 | 第50-53页 |
| 第三章 压缩真空场下空间退相干的量子动力学研究 | 第53-64页 |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 3.2 模型 | 第54-55页 |
| 3.3 场的真空压缩态的退相干因子 | 第55-60页 |
| 3.4 退相干速率的讨论 | 第60-63页 |
| 3.5 结论 | 第63-64页 |
| 第四章 自发辐射诱导原子质心运动退相干的理论研究 | 第64-76页 |
| 4.1 引言 | 第64-65页 |
| 4.2 系统的波函数 | 第65-66页 |
| 4.3 约化密度矩阵 | 第66-72页 |
| 4.4 原子质心运动的空间量子退相干 | 第72-75页 |
| 4.5 结论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准模理论研究激光腔中原子的动力学耗散 | 第76-84页 |
| 5.1 引言 | 第76页 |
| 5.2 微波激射腔场的量子化 | 第76-78页 |
| 5.3 模型和哈密顿量 | 第78-80页 |
| 5.4 原子的动态布局数 | 第80-82页 |
| 5.5 原子衰减率的讨论 | 第82-83页 |
| 5.6 结论 | 第83-84页 |
| 第六章 光腔中机械振子对原子相干性的影响 | 第84-90页 |
| 6.1 引言 | 第84页 |
| 6.2 系统的哈密顿量 | 第84-85页 |
| 6.3 无耗散情况下原子相干性的影响 | 第85-87页 |
| 6.4 存在耗散情况下原子相干性动力学演化 | 第87-89页 |
| 6.5 结论 | 第89-90页 |
| 第七章 原子与腔场相互作用体系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 | 第90-98页 |
| 7.1 原子与腔场相互作用体系在量子度量学中的应用 | 第90-92页 |
| 7.2 耗散力光系统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 | 第92-95页 |
| 7.3 量子自旋压缩与精密测量 | 第95-97页 |
| 7.4 结论 | 第97-98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1页 |
| 8.1 总结 | 第98-99页 |
| 8.2 展望 | 第99-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