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篮球训练馆自然采光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主要问题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广州地区篮球训练馆天然采光调研与分析 | 第21-36页 |
2.1 篮球训练馆场地实测与问卷调查 | 第21-27页 |
2.1.1 选取的场地介绍 | 第21-25页 |
2.1.2 问卷调查的方法 | 第25-26页 |
2.1.3 现场实测的方法 | 第26-27页 |
2.2 实测与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7-33页 |
2.2.1 实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7-30页 |
2.2.2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30-33页 |
2.2.3 适应运动人群需求的采光系数范围 | 第33页 |
2.3 调研场馆综合评价与分析 | 第33-35页 |
2.3.1 调研场馆采光问题归纳 | 第33-34页 |
2.3.2 采光问题的引起原因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训练馆采光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 第36-59页 |
3.1 训练馆采光影响因素归纳 | 第36页 |
3.2 训练馆天然采光的设计方法 | 第36-37页 |
3.2.1 训练馆天然采光的方式 | 第36-37页 |
3.2.2 训练馆界面的遮阳措施 | 第37页 |
3.3 基础模型及模拟参数 | 第37-40页 |
3.3.1 模拟软件选择及参数设定 | 第37-38页 |
3.3.2 基础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3.4 训练馆采光主要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 第40-56页 |
3.4.1 采光口面积 | 第40-42页 |
3.4.2 采光口密度 | 第42-44页 |
3.4.3 采光口位置 | 第44-47页 |
3.4.4 采光口的遮阳措施 | 第47-56页 |
3.5 采光影响因素的优化域 | 第56-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广州地区篮球训练馆采光优化及设计策略 | 第59-80页 |
4.1 广州地区训练馆自然采光设计的关键 | 第59页 |
4.1.1 优化关键 | 第59页 |
4.1.2 优化目标 | 第59页 |
4.2 广州地区太阳轨迹分析 | 第59-62页 |
4.2.1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 第59-61页 |
4.2.2 白天时长平均值 | 第61-62页 |
4.3 最不利情况模拟优化 | 第62-64页 |
4.3.1 遮阳构件角度 | 第62页 |
4.3.2 自然采光模拟优化 | 第62-64页 |
4.4 不同太阳高度角模拟优化 | 第64-76页 |
4.4.1 太阳高度角 30°至 60° | 第64-70页 |
4.4.2 太阳高度角 70°至 90° | 第70-74页 |
4.4.3 各季度模型策略变化 | 第74-76页 |
4.5 广州地区篮球训练馆自然采光设计策略 | 第76-79页 |
4.5.1 宏观角度设计策略 | 第76-77页 |
4.5.2 中观角度设计策略 | 第77-78页 |
4.5.3 微观角度设计策略 | 第78-7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1 篮球训练馆自然采光问卷调查 | 第86-88页 |
附录2 各场馆实测数据 | 第88-95页 |
附录3 第三、四章模拟采光系数分布图 | 第95-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附件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