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6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7页 |
| 1.1.1 涤纶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 1.1.2 涤纶染色改性概述 | 第13-17页 |
| 1.2 SIPM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 1.2.1 SIPM合成工艺概述 | 第18-21页 |
| 1.2.2 SIPM合成过程中反应的监控分析 | 第21-22页 |
| 1.2.3 SIPM的表征方法 | 第22页 |
| 1.2.4 SIPM生产中的废水处理 | 第22-23页 |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 1.3.1 IPA的磺化 | 第24页 |
| 1.3.2 SIPA的酯化 | 第24页 |
| 1.3.3 酯化产物的中和与SIPM的精制 | 第24页 |
| 1.3.4 SIPM的表征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间苯二甲酸5磺酸的合成 | 第26-41页 |
| 2.1 引言 | 第26页 |
| 2.2 实验原理探讨 | 第26-29页 |
| 2.2.1 高浓度发烟硫酸的制备原理 | 第26页 |
| 2.2.2 磺化反应机理 | 第26-29页 |
| 2.3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29-30页 |
| 2.3.1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 2.3.2 实验药品 | 第29-30页 |
| 2.4 实验方法 | 第30-35页 |
| 2.4.1 高浓度发烟硫酸的制备 | 第30页 |
| 2.4.2 IPA的磺化 | 第30-31页 |
| 2.4.3 磺化产物的分离提纯 | 第31-32页 |
| 2.4.4 磺化反应的化学分析 | 第32-35页 |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 2.5.1 温度对磺化反应的影响 | 第35-36页 |
| 2.5.2 SO_3与IPA物质的量比对磺化反应的影响 | 第36-37页 |
| 2.5.3 浓盐酸用量对SIPA收率和纯度的影响 | 第37页 |
| 2.5.4 加水量对SIPA收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 2.6 磺化产品的表征 | 第38-40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间苯二甲酸5磺酸的酯化 | 第41-48页 |
| 3.1 引言 | 第41页 |
| 3.2 实验原理 | 第41-42页 |
| 3.3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42-43页 |
| 3.3.1 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 3.3.2 实验药品 | 第43页 |
| 3.4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 3.4.1 SIPA的酯化 | 第43-44页 |
| 3.4.2 酯化率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4-46页 |
|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47页 |
| 3.5.1 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 第46页 |
| 3.5.2 甲醇与SIPA物质的量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酯化产物的中和与SIPM的分离提纯 | 第48-55页 |
| 4.1 引言 | 第48页 |
| 4.2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48-49页 |
| 4.2.1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 4.2.2 实验药品 | 第48-49页 |
| 4.3 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49-51页 |
| 4.3.1 酯化产物的中和 | 第49页 |
| 4.3.2 粗SIPM的分离提纯 | 第49-50页 |
| 4.3.3 皂化值测定 | 第50-51页 |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3页 |
| 4.4.1 中和反应影响因素 | 第51-52页 |
| 4.4.2 重结晶的影响因素 | 第52-5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一锅法”制备SIPM及其表征 | 第55-63页 |
| 5.1 引言 | 第55页 |
| 5.2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55-56页 |
| 5.2.1 实验仪器 | 第55-56页 |
| 5.2.2 实验药品 | 第56页 |
| 5.3“一锅法”制备SIPM | 第56-57页 |
| 5.4 SIPM的表征 | 第57-6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