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1.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6页 |
| 1.2 异形轧辊加工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 | 第16-23页 |
| 1.2.1 异形轧辊孔型设计研究 | 第16-20页 |
| 1.2.2 异形轧辊孔型加工工艺研究 | 第20-23页 |
| 1.2.3 异形轧辊加工优化问题的研究 | 第23页 |
| 1.3 课题的提出 | 第23-25页 |
| 1.3.1 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 1.3.2 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 第24-25页 |
| 1.4 论文结构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异形轧辊孔型复杂曲面的研究 | 第27-43页 |
| 2.1 异形轧辊孔型分析 | 第27-40页 |
| 2.1.1 异形轧辊孔型径向截面分析 | 第27-30页 |
| 2.1.2 异形轧辊孔型径向截面外廓曲线拟合 | 第30-36页 |
| 2.1.3 异形轧辊孔型径向截面外廓曲线的逼近 | 第36-38页 |
| 2.1.4 异形轧辊孔型轴向截面分析 | 第38-40页 |
| 2.2 基于Pro/Engineer的异形轧辊三维建模 | 第40-42页 |
| 2.2.1 异形轧辊设计参数 | 第40-41页 |
| 2.2.2 异形轧辊三维建模 | 第41-42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异形轧辊孔型曲面的加工工艺研究 | 第43-56页 |
| 3.1 异形轧辊加工的技术要求 | 第43页 |
| 3.2 轧辊材料的分析 | 第43-47页 |
| 3.2.1 轧辊材料的选择 | 第43-44页 |
| 3.2.2 轧辊材料的切削机理研究 | 第44-47页 |
| 3.3 轧辊孔型加工工艺的分析 | 第47-53页 |
| 3.3.1 车削方案 | 第47-48页 |
| 3.3.2 磨削方案 | 第48-49页 |
| 3.3.3 铣削方案 | 第49-53页 |
| 3.4 轧辊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 第53-5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异形轧辊孔型铣削加工分析 | 第56-84页 |
| 4.1 孔型曲面的曲率半径 | 第56-57页 |
| 4.2 孔型曲率半径对铣削力的影响 | 第57-63页 |
| 4.2.1 实验仪器 | 第57-59页 |
| 4.2.2 实验参数 | 第59-60页 |
| 4.2.3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60-63页 |
| 4.3 异形轧辊孔型精铣铣削力的建模 | 第63-81页 |
| 4.3.1 铣削力的建模 | 第64页 |
| 4.3.2 球头铣刀端刃刃线的建模 | 第64-67页 |
| 4.3.3 微元铣削力的建模 | 第67-69页 |
| 4.3.4 球头铣刀参与铣削加工部分的求解 | 第69-76页 |
| 4.3.5 球头铣刀总铣削力的求解 | 第76-81页 |
| 4.4 球头铣刀系统的变形 | 第81-8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五章 异形轧辊孔型加工的优化 | 第84-107页 |
| 5.1 铣削走刀路径优化 | 第84-93页 |
| 5.1.1 走刀路径的生成 | 第84-86页 |
| 5.1.2 行距的分析 | 第86-89页 |
| 5.1.3 步长的分析 | 第89-90页 |
| 5.1.4 走刀路径方向的设计 | 第90-93页 |
| 5.2 铣削加工参数优化 | 第93-100页 |
| 5.2.1 设计变量 | 第94页 |
| 5.2.2 目标函数 | 第94-96页 |
| 5.2.3 约束条件 | 第96-98页 |
| 5.2.4 最优化数学模型 | 第98-100页 |
| 5.3 异形轧辊孔型误差的测量 | 第100-106页 |
| 5.3.1 异形轧辊误差的组成 | 第100-101页 |
| 5.3.2 孔型曲面误差的评定 | 第101页 |
| 5.3.3 孔型径向截面误差 | 第101-10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4-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6页 |
| 附件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