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1页
    1.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16-18页
    1.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18页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第18-21页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不同复垦方式对铝矿废弃地复垦区土壤肥力的影响第21-3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1-23页
        2.1.1 试验地概况第21页
        2.1.2 试验设计第21-22页
        2.1.3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22页
        2.1.4 试验方法第22页
        2.1.5 数据分析第22-2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2.2.1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氮素的影响第23-24页
        2.2.2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第24-25页
        2.2.3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钾素的影响第25-28页
        2.2.4 土壤氮磷钾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28页
    2.3 讨论第28-29页
        2.3.1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氮素的影响第28-29页
        2.3.2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第29页
        2.3.3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钾素的影响第29页
    2.4 结论第29-31页
第三章 不同复垦方式对铝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31-4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3.1.1 试验地概况第31页
        3.1.2 试验设计第31页
        3.1.3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31页
        3.1.4 试验方法第31-33页
        3.1.5 数据分析第3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3.2.1 质谱全扫描与选择离子扫描的比较第33-34页
        3.2.2 不同复垦方式对复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第34-38页
    3.3 讨论第38-39页
        3.3.1 PLFA种类第38页
        3.3.2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38-39页
    3.4 结论第39-41页
第四章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基本性质的相关性研究第41-5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4.1.1 试验地概况第41-42页
        4.1.2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42页
        4.1.3 试验方法第42-43页
        4.1.4 试验地主要植被类型划分第43页
        4.1.5 数据分析第4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3-54页
        4.2.1 土壤样品冷藏和冷冻保存条件的比较第43-44页
        4.2.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基本性质间的相关性第44-52页
        4.2.3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第52-54页
    4.3 结论第54-55页
第五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比较第55-57页
第六章 结论第57-59页
    6.1 研究结论第57-58页
    6.2 研究特色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7-68页
承诺书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霉素生产废水的TiO2光催化降解
下一篇:髓鞘碱性蛋白、TNF-a和IL-6在实验性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脑损伤中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