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煤矿社区的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1.1 煤矿社区的由来 | 第15-17页 |
1.1.1 地域 | 第15页 |
1.1.2 人口 | 第15-16页 |
1.1.3 组织 | 第16页 |
1.1.4 亚文化 | 第16-17页 |
1.2 煤矿社区的特点 | 第17-19页 |
1.2.1 社区建设的主导方是企业 | 第17页 |
1.2.2 社区建设的投资方是企业 | 第17-18页 |
1.2.3 社区建设的受益方是企业职工群众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社会治理的概念界定治理 | 第19-25页 |
2.1 治理 | 第19页 |
2.2 社区治理 | 第19-20页 |
2.3 矿区治理的演变历程 | 第20-25页 |
2.3.1 建矿投产,初构后勤治理范围(1966年——1976年) | 第20-22页 |
2.3.2 现代化矿井建设,打造社区管理局面(1977年——1987年) | 第22-23页 |
2.3.3 矿井质量强化,优化社区治理(1987年——1997年) | 第23-24页 |
2.3.4 建设高效矿井,谱写治理华章(1997年——现今)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煤矿社区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3.1 王庄社区社会治理现状 | 第25页 |
3.2 参与王庄社区治理主要力量分析 | 第25-27页 |
3.2.1 企业党政 | 第26页 |
3.2.2 自治组织 | 第26页 |
3.2.3 群团力量 | 第26-27页 |
3.3 王庄社区治理取得的成绩 | 第27-29页 |
3.4 王庄社区社会治理问题 | 第29-31页 |
3.4.1 党政工作创新意识不强 | 第29页 |
3.4.2 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 | 第29-30页 |
3.4.3 群团组织内驱动力不足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完善煤矿社区社会化治理的对策 | 第31-41页 |
4.1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理的计划部署 | 第31-32页 |
4.2 国内社区治理先进经验借鉴 | 第32页 |
4.3 完善社区治理的几点思考 | 第32-41页 |
4.3.1 培育社区文化 | 第33-35页 |
4.3.2 用完善社区治理的制度体系 | 第35-38页 |
4.3.3 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 第38-4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4页 |
5.1 研究结果 | 第41页 |
5.2 研究意义及贡献 | 第41-42页 |
5.2.1 理论意义 | 第41-42页 |
5.2.2 实践意义 | 第42页 |
5.3 研究不足 | 第42-43页 |
5.4 研究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8-49页 |
承诺书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