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0-22页 |
1.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第10-13页 |
1.1.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发光机制 | 第11-13页 |
1.2 磷光主体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常见的磷光客体材料 | 第15-16页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2页 |
第二节 理论部分 | 第22-36页 |
2.1 分子轨道理论 | 第22-23页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3-26页 |
2.2.1 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2.2.2 常用的一些密度泛函方法 | 第25-26页 |
2.3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第26-27页 |
2.4 Macrus电荷转移理论 | 第27-28页 |
2.5 电子激发态理论 | 第28-31页 |
2.5.1 基态和激发态 | 第28-29页 |
2.5.2 激发态的失活 | 第29-30页 |
2.5.3 最低单重态三重态分裂能和自旋轨道耦合 | 第30-31页 |
2.6 主客体系统的能量转移机制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第三节 基于三苯基氧化膦/咔唑衍生物蓝色磷光双极性主体材料的理论研究 | 第36-52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3.3.1 最低激发单重态和三重态能量差 | 第38-39页 |
3.3.2 三重态能 | 第39-42页 |
3.3.3 前线分子轨道HOMO/LUMO能量 | 第42-44页 |
3.3.4 电荷注入势垒和重组能 | 第44页 |
3.3.5 体系拓展研究 | 第44-46页 |
3.4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第四节 通过BN取代有效地调控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三重态能——作为磷光OLED主体材料 | 第52-68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4.3.1 三重态能 | 第54-56页 |
4.3.2 前线分子轨道能和电荷注入势垒 | 第56-58页 |
4.3.3 最低单重激发能和三重激发能的能量差 | 第58-60页 |
4.3.4 主客体分子之间的能量转移过程 | 第60-62页 |
4.4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第五节 基于BN键取代的芳香烃衍生物蓝色磷光双极性主体材料的理论研究 | 第68-84页 |
5.1 引言 | 第68-69页 |
5.2 计算细节 | 第69-70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70-78页 |
5.3.1 三重态能和自旋密度分布 | 第70-73页 |
5.3.2 前线分子轨道 | 第73-75页 |
5.3.3 电荷注入势垒和重组能 | 第75-76页 |
5.3.4 最低激发单重态能和三重态能量差 | 第76页 |
5.3.5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能量转移过程 | 第76-78页 |
5.4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