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基本概述 | 第14-17页 |
第一节 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管理的含义 | 第14-15页 |
一、意识形态 | 第14-15页 |
二、意识形态管理 | 第15页 |
第二节 意识形态管理思想及其战略地位 | 第15-17页 |
一、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含义 | 第15-16页 |
二、意识形态管理的战略地位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 | 第17-32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7-24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 第17-19页 |
二、列宁的意识形态管理思想 | 第19-21页 |
三、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管理思想 | 第21-24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现实基础 | 第24-32页 |
一、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 第25-28页 |
二、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 | 第28-30页 |
三、意识形态管理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内容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32-44页 |
第一节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 | 第32-35页 |
一、恢复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 | 第32-33页 |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 | 第33-34页 |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战略举措 | 第34-35页 |
四、纠正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理解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 第35页 |
第二节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管理思想 | 第35-38页 |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丰富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 | 第35-36页 |
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 | 第36-37页 |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方针指针 | 第37-38页 |
第三节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管理思想 | 第38-40页 |
一、避免党内出现腐败思想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 第38页 |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目标 | 第38-39页 |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 第39-40页 |
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 第40页 |
第四节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 | 第40-44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基本措施 | 第41页 |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主流意识形态现阶段追求的目标 | 第41-42页 |
三、深入推进党的反腐力度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 第44-49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内容 | 第44-46页 |
一、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主要目标-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 第44页 |
二、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根本任务-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 第44-45页 |
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基本方针-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及“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统一 | 第45-46页 |
四、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重大举措-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宄和建设工程 | 第46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特点 | 第46-49页 |
一、继承性 | 第46-47页 |
二、长期性 | 第47页 |
三、曲折性 | 第47-48页 |
四、复杂性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对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 第49-56页 |
第一节 贯彻落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中的重要价值 | 第49-51页 |
一、继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的基本经验 | 第49-50页 |
二、贯彻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管理思想中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 | 第50页 |
三、贯彻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管理思想中关于人民主体的理念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改善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 第51-53页 |
一、做好对意识形态管理思想中重点对象的教育 | 第51-52页 |
二、准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 | 第52页 |
三、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对话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对当前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途径的探索 | 第53-56页 |
一、重视对新兴传播渠道的管理 | 第53-54页 |
二、重视意识形态管理思想规律的总结 | 第54页 |
三、及时介入当下盛行的错误言论防止其演变为错误的社会思潮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