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4页 |
| 一、多酸/纳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1-13页 |
| (一)共价功能化路径 | 第11-12页 |
| (二)非共价功能化路径 | 第12-13页 |
| 二、多酸/纳米碳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13-22页 |
| (一)催化 | 第13-18页 |
| (二)能量存储 | 第18-20页 |
| (三)传感器 | 第20-22页 |
| 三、本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22-23页 |
| (二)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理论方法 | 第24-29页 |
| 一、第一性原理 | 第24-25页 |
| (一)Born-Oppenheimer绝热近似和Hartree-Fock近似 | 第24-25页 |
| 二、密度泛函理论 | 第25-29页 |
| (一)Hohenberg-Kohn定理 | 第25-26页 |
| (二)Kohn-Sham方程 | 第26-27页 |
| (三)交换关联泛函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硫族元素取代的混合金属多酸[PW_(11)O_(39)ME]~4- (M = Nb, Ta; E = O, S, Se)氧化还原性和酸性的理论研究 | 第29-38页 |
| 一、前言 | 第29-30页 |
| 二、计算方法 | 第30页 |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 (一)[PW_(11)O_(39)ME]~4-(M = Nb, Ta; E = O, S, Se)的几何结构 | 第30-31页 |
| (二)[PW_(11)O_(39)ME]~4-(M = Nb, Ta; E = O, S, Se)的电子性质 | 第31-33页 |
| (三)[PW_(11)O_(39)ME]~4-(M = Nb, Ta; E = O, S, Se)的酸性 | 第33-37页 |
| 四、结论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导电性金属原子吸附在石墨烯纳米带上:电子结构,磁化和传输性能的第一原理研究的理论研究 | 第38-48页 |
| 一、前言 | 第38-39页 |
| 二、计算方法 | 第39页 |
| 三、结果和讨论 | 第39-46页 |
| (一)吸附能和吸附几何结构 | 第39-41页 |
| (二)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质 | 第41-42页 |
| (三)传输性质 | 第42-46页 |
| 四、结论 | 第46-47页 |
| 附录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外加电场对Keggin型磷钼酸和二维材料—石墨烯,碳化硅和氮化硼形成的复合物的电子结构的影响 | 第48-59页 |
| 一、前言 | 第48-49页 |
| 二、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 (一)计算模型 | 第49-50页 |
| (二)计算细节 | 第50页 |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50-56页 |
| (一)多酸的几何结构 | 第50-51页 |
| (二)多酸的吸附性质 | 第51-52页 |
| (三)外电场对电子结构的影响 | 第52-56页 |
| 四、结论 | 第56-57页 |
| 附录 | 第57-59页 |
| 第六章 Keggin 型磷钼酸 Nan[XMo_(12)O_(40)]~n- (X = P, Si, Al, B, Ga)和硼烯复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第59-69页 |
| 一、前言 | 第59-60页 |
| 二、计算方法 | 第60-61页 |
| 三、结果和讨论 | 第61-66页 |
| (一)吸附组态和吸附能 | 第61-63页 |
| (二)XMo_(12)吸附前后的结构变化 | 第63页 |
| (三)电荷转移特征 | 第63-64页 |
| (四)电子性质 | 第64-66页 |
| (五)多酸到硼烯的距离变化对电子结构的影响 | 第66页 |
| 四、结论 | 第66-67页 |
| 附录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和完成论文情况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