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近场地震作用下基于IDA的钢框架地震易损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近场地震动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1.2.1 近场地震动的定义及特点第11-12页
        1.2.2 近场区抗震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存在的不足第13页
    1.3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简介第13-14页
    1.4 地震易损性方法简介第14-17页
        1.4.1 经验地震易损性第15-16页
        1.4.2 解析地震易损性第16页
        1.4.3 存在的不足第16-17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钢框架的有限元建模第19-24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钢框架非线性有限元建模第19-20页
    2.3 有限元模型材料及单元选取第20-22页
        2.3.1 有限元模型材料选取第20-21页
        2.3.2 有限元模型单元选取第21-22页
    2.4 钢框架模型的非线性第22页
    2.5 钢框架模型的自振特性第22-23页
    2.6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钢框架模型的IDA分析第24-45页
    3.1 引言第24页
    3.2 基本步骤第24-25页
    3.3 IDA分析中几个参数的选取第25-32页
        3.3.1 地震波的选取第25-30页
        3.3.2 地震动强度参数(IM)的选取第30页
        3.3.3 结构损伤指标(DM)的选取第30-31页
        3.3.4 极限状态定义第31页
        3.3.5 调幅系数λ取值第31-32页
    3.4 算例分析第32-44页
        3.4.1 近场地震动IDA分析第32-39页
        3.4.2 一般场地震动IDA分析第39-43页
        3.4.3 近场地震动与一般场地震动的IDA分析对比第43-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基于IDA的钢框架地震易损性分析第45-65页
    4.1 概述第45页
    4.2 基于IDA的地震易损性基本原理第45-50页
    4.3 基于单变量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第50-58页
        4.3.1 近场地震动第50-52页
        4.3.2 一般场地震动第52-54页
        4.3.3 不区分近场和一般场的地震动第54-56页
        4.3.4 对比分析第56-58页
    4.4 基于多变量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第58-62页
        4.4.1 双变量第58-60页
        4.4.2 三变量第60-62页
    4.5 地震易损性离散性参数分析第62-63页
        4.5.1 HAZUS建议值与IDA分析值对比第62-63页
        4.5.2 基于单变量、多变量的地震易损性离散性参数对比第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结论第65页
    展望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中基性脉岩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下一篇:麻醉闭环控制系统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