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非线性动力学发展及应用 | 第9-11页 |
1.1.1 分形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 第9-10页 |
1.1.2 分岔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 第10页 |
1.1.3 混沌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 第10-11页 |
1.2 非线性动力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1 非线性动力学在内分泌系统中的应用 | 第11页 |
1.2.2 非线性动力学在神经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3 非线性动力学在中医药理论及当代医疗系统中的应用 | 第12页 |
1.3 酶促反应动力学简述 | 第12-13页 |
1.3.1 酶促反应基本动力学 | 第12页 |
1.3.2 米氏方程 (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背景、现状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肺呼吸机理 | 第14-18页 |
2.1 人体肺组织生理结构 | 第14页 |
2.2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 第14-15页 |
2.2.1 气体交换的原理 | 第14-15页 |
2.2.2 肺换气过程 | 第15页 |
2.2.3 组织换气过程 | 第15页 |
2.3 呼吸的调节机制 | 第15-18页 |
2.3.1 呼吸的生理节律 | 第15页 |
2.3.2 呼吸节律的起源及呼吸量 | 第15-16页 |
2.3.3 呼吸的反馈调节 | 第16-18页 |
第三章 肺呼吸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 第18-21页 |
3.1 参与肺呼吸过程的各参量调节框图的构建 | 第18-19页 |
3.2 肺呼吸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方程组的建立 | 第19-21页 |
第四章 肺呼吸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 第21-37页 |
4.1 均匀周期振荡解 | 第21-23页 |
4.2 呼吸疾病的模拟 | 第23-28页 |
4.2.1 肺泡疾病的模拟 | 第24-25页 |
4.2.2 呼吸道疾病的模拟 | 第25-26页 |
4.2.3 外周化学感受器受损的模拟 | 第26-27页 |
4.2.4 脑中枢化学感受器受损的模拟 | 第27-28页 |
4.3 倍周期分岔解 | 第28-32页 |
4.3.1 二倍周期解 | 第29-30页 |
4.3.2 四倍周期解 | 第30-31页 |
4.3.3 八倍周期解 | 第31-32页 |
4.4 混沌解 | 第32-34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7-39页 |
5.1 总结 | 第37页 |
5.2 展望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参加会议情况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