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青藏高原与伊朗高原的热力特征 | 第10-11页 |
1.2.2 青藏高原与伊朗高原作为大地形抬升热源对亚洲夏季风爆发与强度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3 青藏高原与伊朗高原热力作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 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5-19页 |
2.1 资料 | 第15-17页 |
2.2 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春夏季青藏高原与伊朗高原地表热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联系 | 第19-35页 |
3.1 引言 | 第19-20页 |
3.2 青藏高原与伊朗高原地表热通量时空分布特征 | 第20-29页 |
3.2.1 青藏高原与伊朗高原平均地表热通量的季节变化 | 第20-21页 |
3.2.2 青藏高原春夏季地表热通量的年际及年代际异常 | 第21-25页 |
3.2.3 伊朗高原春夏季地表热通量的年际及年代际异常 | 第25-29页 |
3.3 青藏高原与伊朗高原春夏季地表热通量时空分布的关系 | 第29-33页 |
3.3.1 青藏高原与伊朗高原春季地表热通量时空分布的关系 | 第30-31页 |
3.3.2 春季伊朗高原地表感热与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感热的时空分布的关系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33-35页 |
3.4.1 本章小结 | 第33页 |
3.4.2 讨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青藏高原与伊朗高原春季地表感热异常对夏季南亚高压及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 | 第35-53页 |
4.1 引言 | 第35-36页 |
4.2 南亚高压与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关系 | 第36-43页 |
4.2.1 南亚高压的基本特征及指数定义 | 第36-38页 |
4.2.2 南亚高压与印度季风降水、东亚季风降水的关系 | 第38-43页 |
4.3 春季伊朗高原与青藏高原地表感热与夏季南亚高压的关系 | 第43-47页 |
4.4.春季伊朗高原与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协同作用影响夏季南亚高压的机理394.5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47-50页 |
4.5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50-53页 |
4.5.1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5.2 讨论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3-57页 |
5.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5.2 讨论与展望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个人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