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3 研究框架安排 | 第9-11页 |
| 1.3.1 研究框架 | 第9页 |
| 1.3.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 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信用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2.1 国内地方政府投融融资平台信用风险研究现状资平台信用风险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2.2 国外信用风险理论及政府债务风险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及信用风险模型 | 第19-31页 |
| 3.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内涵 | 第19页 |
| 3.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 | 第19-23页 |
| 3.2.1 偿债依赖土地增值收入形成债务风险 | 第19-20页 |
| 3.2.2 融资依赖银行贷款形成金融风险 | 第20-22页 |
| 3.2.3 风险升级转嫁形成系统风险 | 第22-23页 |
| 3.2.4 担保无法律效力形成制度风险 | 第23页 |
| 3.3 信用风险模型 | 第23-31页 |
| 3.3.1 信用风险模型介绍及选取 | 第23-27页 |
| 3.3.2 KMV模型的计算步骤 | 第27-29页 |
| 3.3.3 KMV模型的改造 | 第29-31页 |
| 4 模型实证及分析 | 第31-47页 |
| 4.1 地方政府投融资资平台债务风险测算平台债务风险测算 | 第31-41页 |
| 4.2 分析结果 | 第41-47页 |
| 4.2.1 基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模型一 | 第41-42页 |
| 4.2.2 基于地方综合实力的模型二 | 第42-43页 |
| 4.2.3 基于地方GDP的模型三 | 第43-44页 |
| 4.2.4 三种模型的比较及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 5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防范建议 | 第47-55页 |
| 5.1 资产证券化消化存量债务 | 第47-48页 |
| 5.2 布局业务争创收入增长点 | 第48-49页 |
| 5.3 设立基金降低负债风险 | 第49-52页 |
| 5.4 加强平台偿债管理 | 第52-53页 |
| 5.5 推进平台升级转型 | 第53页 |
| 5.6 完善风险防范保障措施 | 第53-55页 |
| 6 结论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 | 第6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