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 1.1.1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 | 第9页 |
| 1.1.2 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 | 第9-10页 |
| 1.1.3 大学面临着完善外部治理结构的迫切需求 | 第10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为构建大学与社会和谐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 第10-11页 |
| 1.2.2 为完善大学外部治理结构提供对策建议 | 第11页 |
| 1.3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 1.3.1 大学治理 | 第11-12页 |
| 1.3.2 大学外部治理结构 | 第12-13页 |
| 1.4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1.4.1 关于大学治理研究 | 第13-14页 |
| 1.4.2 关于大学外部治理研究 | 第14-15页 |
| 1.4.3 关于大学与社会关系研究 | 第15-16页 |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 1.5.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1.5.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1.6 拟主要解决问题及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 1.6.1 拟主要解决问题 | 第17页 |
| 1.6.2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 2.1 教育生态学 | 第19页 |
| 2.2 大学理念 | 第19-21页 |
|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 2.4 法人治理理论 | 第22-23页 |
| 3 我国大学与社会关系的演化脉络 | 第23-36页 |
| 3.1 大学被动适应社会发展(1949至1978年) | 第23-24页 |
| 3.1.1 社会对大学的影响 | 第23页 |
| 3.1.2 大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第23-24页 |
| 3.2 大学与社会积极互动(1978年至1992年) | 第24-26页 |
| 3.2.1 社会发展对大学办学教育的影响 | 第24-25页 |
| 3.2.2 大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第25-26页 |
| 3.3 大学不适应社会发展(1992年至今) | 第26-36页 |
| 3.3.1 大改革、大开放进程中的中国社会 | 第27-29页 |
| 3.3.2 社会对大学办学的影响 | 第29-33页 |
| 3.3.3 大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第33-36页 |
| 4 我国大学与社会关系存在的问题 | 第36-41页 |
| 4.1 大学定位不准确 | 第36-37页 |
| 4.2 大学在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较为被动 | 第37-38页 |
| 4.3 社会在大学发展中承担责任不明 | 第38页 |
| 4.4 缺乏有效沟通大学与社会的适切平台 | 第38-39页 |
| 4.5 缺乏保障大学与社会关系的完善制度 | 第39-41页 |
| 5 美英大学与社会关系分析 | 第41-47页 |
| 5.1 美国大学与社会关系 | 第41-43页 |
| 5.1.1 大学定位 | 第41-42页 |
| 5.1.2 大学主动适应社会发展 | 第42页 |
| 5.1.3 社会深度参与大学办学 | 第42-43页 |
| 5.2 英国大学与社会关系 | 第43-47页 |
| 5.2.1 大学定位 | 第43-44页 |
| 5.2.2 大学积极适应社会发展 | 第44页 |
| 5.2.3 社会全面参与大学办学 | 第44-47页 |
| 6 完善大学与社会关系的路径 | 第47-52页 |
| 6.1 准确定位大学 | 第47-48页 |
| 6.2 建立大学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机制 | 第48-49页 |
| 6.3 明确社会在大学发展中的责任 | 第49-50页 |
| 6.4 搭建沟通大学与社会的适切平台 | 第50-51页 |
| 6.5 建立健全大学与社会关系的制度保障 | 第51-52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附录 | 第59页 |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9页 |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