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2页 |
1.1 液晶概述 | 第9-10页 |
1.1.1 液晶的概念 | 第9页 |
1.1.2 液晶的分类 | 第9-10页 |
1.1.3 热致液晶的分子特征 | 第10页 |
1.2 含二茂铁基液晶化合物 | 第10-14页 |
1.2.1 单取代二茂铁液晶化合物 | 第11-12页 |
1.2.2 双取代二茂铁液晶化合物 | 第12-13页 |
1.2.3 含二茂铁基配合物液晶 | 第13-14页 |
1.3 含β-二酮基团液晶化合物 | 第14-16页 |
1.3.1 β-二酮基团过渡金属配合物 | 第14-15页 |
1.3.2 β-二酮基团稀土金属配合物 | 第15-16页 |
1.4 含偶氮基团液晶化合物 | 第16-19页 |
1.4.1 含偶氮基团的聚合物 | 第17页 |
1.4.2 含偶氮基团的小分子 | 第17-19页 |
1.5 选题意义及实验设计 | 第19-22页 |
第二章 [3]二茂铁环蕃β-二酮配体及其Cu、Zn配合物的合成 | 第22-41页 |
2.1 仪器和试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23-28页 |
2.2.1 3-乙酰基-1,1’-三亚甲基二茂铁环蕃的制备 | 第23-26页 |
2.2.2 β-二酮配体的合成 | 第26-27页 |
2.2.3 Cu、Zn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27-28页 |
2.3 未知化合物的表征 | 第28-41页 |
第三章 含偶氮基查尔酮化合物的合成 | 第41-53页 |
3.1 仪器和试剂 | 第41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41-43页 |
3.2.1 二茂铁甲醛的合成 | 第41页 |
3.2.2 4-羟基-4’-乙酰基偶氮苯的合成 | 第41-42页 |
3.2.3 查尔酮的合成 | 第42页 |
3.2.4 对烷氧基苯甲酸的合成 | 第42页 |
3.2.5 对烷氧基苯甲酰氯的合成 | 第42页 |
3.2.6 酯的合成 | 第42-43页 |
3.3 未知物的表征 | 第43-53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3-82页 |
4.1 红外光谱 | 第53-55页 |
4.1.1 β-二酮配体及其配合物红外光谱 | 第53-54页 |
4.1.2 偶氮类化合物红外光谱 | 第54-55页 |
4.2 核磁共振谱图 | 第55-65页 |
4.2.1 β-二酮类化合物核磁共振谱图 | 第55-59页 |
4.2.2 偶氮化合物核磁共振谱图 | 第59-65页 |
4.3 质谱谱图 | 第65-68页 |
4.3.1 β-二酮类化合物质谱 | 第65-66页 |
4.3.2 偶氮类化合物高分辨质谱 | 第66-68页 |
4.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68-70页 |
4.4.1 β-二酮类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68-69页 |
4.4.2 偶氮类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69-70页 |
4.5 电化学 | 第70-74页 |
4.5.1 β-二酮类化合物电化学 | 第70-73页 |
4.5.2 偶氮类化合物电化学 | 第73-74页 |
4.6 热稳定性 | 第74-82页 |
4.6.1 β-二酮配合物热稳定性 | 第74页 |
4.6.2 偶氮类化合物热稳定性 | 第74-75页 |
4.6.3 β-二酮配合物液晶性 | 第75-77页 |
4.6.4 偶氮类化合物液晶性 | 第77-8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附录 | 第88-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