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2页 |
1.1 多糖的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1.1.1 多糖的研究概述 | 第11页 |
1.1.2 多糖的提取方法 | 第11-13页 |
1.1.2.1 溶剂浸提取法 | 第11-12页 |
1.1.2.2 超声法提取 | 第12页 |
1.1.2.3 酶提取 | 第12页 |
1.1.2.4 微波法提取 | 第12页 |
1.1.2.5 超临界CO_2萃取法 | 第12-13页 |
1.1.3 多糖的结构解析 | 第13-17页 |
1.1.3.1 化学法 | 第13-14页 |
1.1.3.1.1 水解法 | 第13页 |
1.1.3.1.2 高碘酸法氧化法和Smith裂解法 | 第13-14页 |
1.1.3.1.3 甲基化反应 | 第14页 |
1.1.3.2 仪器法 | 第14-16页 |
1.1.3.2.1 紫外分光光度法(UV) | 第14页 |
1.1.3.2.2 红外光谱法(IR) | 第14-15页 |
1.1.3.2.3 气相色谱法(GC) | 第15页 |
1.1.3.2.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15页 |
1.1.3.2.5 质谱法(MS) | 第15-16页 |
1.1.3.2.5.1 等离子体解吸质谱(PD-MS) | 第15-16页 |
1.1.3.2.5.2 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 | 第16页 |
1.1.3.2.5.3 电喷雾质谱(ESI-MS) | 第16页 |
1.1.3.2.5.4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 | 第16页 |
1.1.3.3 生物学方法 | 第16-17页 |
1.2 多糖的活性及作用机制 | 第17-19页 |
1.2.1 多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第17页 |
1.2.2 多糖降血糖、降血脂活性 | 第17-18页 |
1.2.3 多糖抗氧化作用 | 第18页 |
1.2.4 抗病毒作用 | 第18-19页 |
1.3 枸杞叶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1 枸杞叶黄酮和多酚的研究 | 第19页 |
1.3.2 枸杞叶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9-20页 |
1.3.3 枸杞叶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20-21页 |
1.3.3.1 抗氧化活性 | 第20页 |
1.3.3.2 抑菌活性 | 第20页 |
1.3.3.3 降血糖、降血脂活性 | 第20页 |
1.3.3.4 提高机体免疫力 | 第20-21页 |
1.3.3.5 抗癌活性 | 第21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枸杞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 | 第22-3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2-25页 |
2.1.1 实验的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2页 |
2.1.1.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1.1.2 试剂 | 第22页 |
2.1.1.3 仪器 | 第22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1.2.1 枸杞叶多糖的提取 | 第22页 |
2.1.2.2 枸杞叶多糖脱色 | 第22-23页 |
2.1.2.3 枸杞叶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23页 |
2.1.2.4 LBLP5-A均一性与平均分子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1.2.5 单糖组成测定 | 第23-24页 |
2.1.2.6 糖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1.2.7 蛋白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1.2.8 红外检测 | 第24-25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25-31页 |
2.2.1 枸杞叶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25-27页 |
2.2.2 LBLP5-A的均一性和平均分子量测定 | 第27-28页 |
2.2.3 单糖组成分析 | 第28-29页 |
2.2.4 糖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2.2.5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2.2.6 紫外和红外分析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枸杞叶多糖LBLP5-A的结构解析 | 第33-53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1.1 实验的试剂和仪器 | 第33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3.1.2.1 糖肽键的特征 | 第33页 |
3.1.2.2 糖链LBLP5-A的释放 | 第33页 |
3.1.2.3 LBLP5-A-1的纯度和分子量测定 | 第33页 |
3.1.2.4 LBLP5-A-OL1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33页 |
3.1.2.5 LBLP5-A-OL1的甲基化 | 第33-34页 |
3.1.2.6 LBLP5-A-OL1部分酸水解 | 第34页 |
3.1.2.7 LBLP5-A-OL1-I和LBLP5-A-OL1-O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34页 |
3.1.2.8 LBLP5-A-OL1-I的甲基化分析 | 第34页 |
3.1.2.9 LBLP5-A-OL1-O的质谱分析 | 第34页 |
3.1.2.10 LBLP5-A-OL2单糖组成分析 | 第34页 |
3.1.2.11 LBLP5-A-OL2分子量测定 | 第34页 |
3.1.2.12 LBLP5-A-OL3单糖组成分析 | 第34-35页 |
3.1.2.13 LBLP5-A-OL3 ESI-MS分析 | 第35页 |
3.1.2.14 LBLP5-A-OL4单糖组成分析 | 第35页 |
3.1.2.15 LBLP5-A-OL4 ESI-MS分析 | 第35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35-51页 |
3.2.1 LBLP5-A的糖肽特征 | 第35-36页 |
3.2.2 LBLP5-A的糖链释放 | 第36页 |
3.2.3 LBLP5-A-OL1的纯度和分子量测定 | 第36-37页 |
3.2.4 LBLP5-A-OL1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37页 |
3.2.5 LBLP5-A-OL1甲基化分析 | 第37-40页 |
3.2.6 LBLP5-A-OL1部分酸水解 | 第40-41页 |
3.2.7 LBLP5-A-OL1-O和LBLP5-A-OL1-I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41页 |
3.2.8 LBLP5-A-OL1-I的甲基化分析 | 第41-46页 |
3.2.9 LBLP5-A-OL1-O质谱分析 | 第46-47页 |
3.2.10 LBLP5-A-OL2单糖组成分析 | 第47-48页 |
3.2.11 LBLP5-A-OL2分子量测定 | 第48页 |
3.2.12 LBLP5-A-OL3单糖组成分析 | 第48-49页 |
3.2.13 LBLP5-A-OL3 ESI-MS分析 | 第49-50页 |
3.2.14 LBLP5-A-OL4单糖组成分析 | 第50页 |
3.2.15 LBLP5-A-OL4质谱分析 | 第50-5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LBLP5-A和LBLP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第53-60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3页 |
4.1.1.1 实验的试剂 | 第53页 |
4.1.1.2 实验的仪器 | 第53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1.2.1 超氧自由基清除 | 第53页 |
4.1.2.2 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的清除 | 第53-54页 |
4.1.2.3 羟自由基的清除 | 第54页 |
4.1.2.4 还原力 | 第54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54-57页 |
4.2.1 超氧自由基清除分析 | 第55页 |
4.2.2 DPPH清除能力分析 | 第55-56页 |
4.2.3 羟自由基清除的分析 | 第56-57页 |
4.3 还原力分析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