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斜拉桥的发展概述 | 第10-11页 |
| 1.2 独塔斜拉桥的发展及结构特点 | 第11-12页 |
|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内容 | 第12-16页 |
| 1.3.1 实际工程背景 | 第12-15页 |
| 1.3.2 研究分析内容 | 第15-16页 |
| 2 斜拉桥结构的基本分析理论及有限单元模型建立 | 第16-23页 |
| 2.1 斜拉桥分析理论 | 第16-17页 |
| 2.1.1 斜拉桥的静力分析 | 第16页 |
| 2.1.2 斜拉桥的动力分析 | 第16-17页 |
| 2.1.3 斜拉桥的稳定性分析 | 第17页 |
| 2.2 独塔斜拉桥的有限单元模型的建立 | 第17-22页 |
| 2.2.1 桥塔的模拟 | 第18-19页 |
| 2.2.2 主梁的模拟 | 第19-21页 |
| 2.2.3 斜拉索的模拟 | 第21页 |
| 2.2.4 下部结构的模拟 | 第21-22页 |
| 2.2.5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模拟 | 第22页 |
| 2.2.6 预应力筋的模拟 | 第22页 |
| 2.3 小结 | 第22-23页 |
| 3 独塔斜拉桥的静力计算分析 | 第23-50页 |
| 3.1 独塔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 | 第23-28页 |
| 3.1.1 独塔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目标 | 第23页 |
| 3.1.2 确定合理成桥状态的方法阐述 | 第23-24页 |
| 3.1.3 盘锦辽东湾跨海东桥的合理成桥索力计算 | 第24-28页 |
| 3.2 独塔斜拉桥运营阶段计算分析 | 第28-40页 |
| 3.2.1 运营阶段荷载工况 | 第28-29页 |
| 3.2.2 活载作用计算分析 | 第29-36页 |
| 3.2.3 组合作用计算分析 | 第36-40页 |
| 3.3 桥塔拉索锚固区局部应力分析 | 第40-49页 |
| 3.3.1 桥塔锚固区构造介绍 | 第40-43页 |
| 3.3.2 桥塔锚固区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 3.3.3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 4 独塔斜拉桥动力计算分析 | 第50-80页 |
| 4.1 斜拉桥固有频率的计算 | 第50-57页 |
| 4.1.1 自振频率的计算理论 | 第50-51页 |
| 4.1.2 自振特性结果分析 | 第51-57页 |
| 4.2 斜拉桥抗震设计计算理论 | 第57-61页 |
| 4.2.1 静力法 | 第57页 |
| 4.2.2 反应谱法 | 第57-60页 |
| 4.2.3 动态时程分析法 | 第60-61页 |
| 4.3 盘锦辽东湾跨海东桥的反应谱比较分析 | 第61-79页 |
| 4.3.1 单独考虑主桥结构的地震作用分析 | 第61-69页 |
| 4.3.2 考虑引桥约束作用的主桥地震分析及两种工况的比较研究 | 第69-79页 |
| 4.4 小结 | 第79-80页 |
| 结论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