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被监管人罪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文章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2-13页 |
一、虐待被监管人罪的基本内容 | 第13-21页 |
(一) 虐待被监管人罪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 虐待被监管人罪的特点 | 第14-16页 |
1. 主体的特殊性 | 第14-15页 |
2. 行为的隐蔽性 | 第15页 |
3. 处罚的困难性 | 第15-16页 |
(三) 虐待被监管人犯罪原因 | 第16-21页 |
1. 主观原因 | 第16-17页 |
2. 客观原因 | 第17-21页 |
二、虐待被监管人罪立法的域内外考察 | 第21-26页 |
(一) 虐待被监管人罪立法的域内考察 | 第21-23页 |
1. 古代立法 | 第21-22页 |
2. 现代立法 | 第22-23页 |
(二) 虐待被监管人罪立法的域外考察 | 第23-26页 |
1. 日韩立法 | 第23-24页 |
2. 英美立法 | 第24-25页 |
3. 国际公约 | 第25-26页 |
三、虐待被监管人罪的构成要件 | 第26-37页 |
(一) 犯罪客体 | 第26-28页 |
(二) 犯罪行为 | 第28-32页 |
1. 违反监管法规 | 第29页 |
2. 实施了特定行为 | 第29-31页 |
3. 发生在特定时空 | 第31页 |
4. 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 第31-32页 |
(三) 犯罪主体 | 第32-35页 |
1. 监管机构的范围 | 第32-33页 |
2. 监管人员的认定 | 第33-35页 |
(四) 主观过错 | 第35-37页 |
四、虐待被监管人罪的认定界限 | 第37-40页 |
(一) 本罪与刑讯逼供罪 | 第37页 |
(二) 本罪与破坏监管秩序罪 | 第37-38页 |
(三) 本罪与虐待罪、侮辱罪 | 第38-39页 |
(四) 本罪与故意伤害罪 | 第39-40页 |
五、虐待被监管人罪的立法完善 | 第40-43页 |
(一) 现行立法的合理之处 | 第40-41页 |
1. 法律拟制 | 第40页 |
2. 设置合理 | 第40-41页 |
(二) 缺陷及构思 | 第41-43页 |
1. 罪状缺陷及构思 | 第41页 |
2. 法定刑缺陷及构思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