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前言 | 第6-12页 |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6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6-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构架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何炳松生平简介 | 第12-19页 |
一、聪颖少年深受传统文化浸润 | 第12-13页 |
二、负笈美国奠定学术基础 | 第13-14页 |
三、回国任教积极传播新史学 | 第14-16页 |
四、任职商务迎事业第二高峰 | 第16-17页 |
五、执掌暨大呕心沥血献身教育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何炳松史学思想的内涵 | 第19-32页 |
第一节 历史本体论 | 第19-22页 |
第二节 历史价值论 | 第22-25页 |
第三节 历史认识论 | 第25-28页 |
第四节 历史方法论 | 第28-32页 |
第三章 何炳松与中国新史学建设 | 第32-42页 |
第一节 适应时代要求积极译介西方史学理论 | 第33-38页 |
第二节 践行新史学主张推动中国新史学建设 | 第38-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47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