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理论分析 | 第17-27页 |
2.1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结构 | 第17-18页 |
2.2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性能评价指标 | 第18-20页 |
2.2.1 空气集热器热效率 | 第18-19页 |
2.2.2 流动换热 | 第19-20页 |
2.3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性能分析 | 第20-26页 |
2.3.1 能量平衡方程 | 第21-22页 |
2.3.2 换热系数 | 第22-24页 |
2.3.3 系统的热损系数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 第27-41页 |
3.1 数值模拟步骤 | 第27-28页 |
3.2 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网格的划分 | 第28-31页 |
3.2.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3.2.2 网格的划分 | 第30-31页 |
3.3 计算模型和求解方法 | 第31-32页 |
3.3.1 流动状态的判定 | 第31页 |
3.3.2 辐射模型 | 第31-32页 |
3.3.3 太阳载荷模型 | 第32页 |
3.4 FLUENT参数设置 | 第32-39页 |
3.4.1 求解器及求解模型的设置 | 第32-33页 |
3.4.2 辐射模型的设置 | 第33-35页 |
3.4.3 流体及材料物性的设置 | 第35页 |
3.4.4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5-38页 |
3.4.5 离散项设置 | 第38页 |
3.4.6 亚松驰因子的设置 | 第38-39页 |
3.4.7 残差设置 | 第39页 |
3.4.8 初始化设置 | 第39页 |
3.5 网格独立性验证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数值模拟优化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41-62页 |
4.1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吸热板与底板放置方式的优化 | 第41-47页 |
4.1.1 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41-42页 |
4.1.2 空气集热器的温度场 | 第42-45页 |
4.1.3 吸热板在宽度 0.5m处的努赛尔数 | 第45-47页 |
4.2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几何尺寸的数值模拟优化 | 第47-57页 |
4.2.1 第一组优化 | 第47-48页 |
4.2.2 空气集热器物理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48页 |
4.2.3 空气流道高度的优化 | 第48-51页 |
4.2.4 V形开口角的优化 | 第51-52页 |
4.2.5 V形边长的优化 | 第52页 |
4.2.6 第二组优化 | 第52-54页 |
4.2.7 第二组优化结果 | 第54-56页 |
4.2.8 第三组优化 | 第56页 |
4.2.9 第三组优化结果 | 第56-57页 |
4.3 最优结构集热器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7-61页 |
4.3.1 最优结构集热器的温度场 | 第57-59页 |
4.3.2 最优结构集热器的速度场 | 第59-60页 |
4.3.3 最优结构集热器的对流换热程度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试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2-76页 |
5.1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实物 | 第62-63页 |
5.2 试验测试装置 | 第63-67页 |
5.3 试验测试系统 | 第67-68页 |
5.4 试验模拟对比 | 第68-70页 |
5.4.1 试验模拟对比及分析 | 第69-70页 |
5.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0-74页 |
5.5.1 太阳辐照强度对空气集热器效率的影响 | 第70-71页 |
5.5.2 空气流量对空气温升的影响 | 第71-72页 |
5.5.3 空气流量对空气集热器效率的影响 | 第72-7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本文主要结果总结 | 第76-77页 |
6.2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