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绩效技术的演进与模型构建 | 第15-24页 |
2.1 绩效技术及其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1.1 绩效的内涵与外延 | 第15页 |
2.1.2 绩效技术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3 绩效技术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2 ISPI绩效技术模型及其应用改进 | 第17-21页 |
2.2.1 绩效技术的原则标准 | 第19-20页 |
2.2.2 绩效技术的流程或阶段分析 | 第20-21页 |
2.3 4W分析模型及其应用重构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航天M研究院绩效评估分析研究 | 第24-31页 |
3.1 航天M研究院背景介绍 | 第24页 |
3.2 航天M研究院绩效概况评估分析 | 第24-26页 |
3.3 组织分析问卷调查及其效度和信度分析 | 第26-30页 |
3.3.1 组织分析问卷调查 | 第26-27页 |
3.3.2 组织分析问卷调查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 第27-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航天M研究院绩效差距分析与实证检验 | 第31-43页 |
4.1 基于问卷调查的航天M研究院绩效差距原因分析 | 第31-39页 |
4.1.1 航天M研究院所处的大环境 | 第31页 |
4.1.2 航天M研究院的工作环境 | 第31-34页 |
4.1.3 航天M研究院的绩效考核现状 | 第34-37页 |
4.1.4 航天M研究院的员工概况 | 第37-39页 |
4.2 基于回归分析的航天M研究院绩效差距原因的实证检验 | 第39-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5章 航天M研究院绩效干预方案设计及实施效果评价 | 第43-56页 |
5.1 航天M研究院绩效干预措施的选择与设计 | 第43-52页 |
5.2 航天M研究院绩效干预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 第52-54页 |
5.3 航天M研究院绩效干预措施的维护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A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