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前言 | 第12-13页 |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1 地下水渗流理论发展概况 | 第14页 |
1.3.2 流固耦合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基坑降水基本理论 | 第18-32页 |
2.1 概述 | 第18页 |
2.2 渗流场基本方程 | 第18-21页 |
2.2.1 渗流基本特征 | 第18页 |
2.2.2 渗流连续性方程 | 第18-20页 |
2.2.3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 第20-21页 |
2.3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 | 第21-23页 |
2.3.1 边界条件 | 第21-23页 |
2.3.2 初始条件 | 第23页 |
2.4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理论 | 第23-25页 |
2.5 基坑降水的意义与降水方法 | 第25-28页 |
2.5.1 基坑降水的意义 | 第25-26页 |
2.5.2 降水方法 | 第26-27页 |
2.5.3 井点降水设计的基本理论 | 第27-28页 |
2.6 降水引起的沉降变化机理 | 第28-32页 |
2.6.1 Biot固结理论 | 第28-29页 |
2.6.2 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的计算方法 | 第29-32页 |
第三章 FLAC3D软件与流固耦合 | 第32-38页 |
3.1 FLAC3D软件简介 | 第32-34页 |
3.1.1 FLAC3D的计算原理 | 第32-33页 |
3.1.2 FLAC3D的本构模型 | 第33-34页 |
3.2 FLAC3D中的流固耦合问题 | 第34-36页 |
3.2.1 FLAC3D渗流分析原理 | 第34-35页 |
3.2.2 FLAC3D流固耦合求解过程 | 第35-36页 |
3.3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基坑降水开挖实例模拟分析 | 第38-52页 |
4.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38-41页 |
4.1.1 几何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4.1.2 本构模型选取 | 第39-40页 |
4.1.3 边界条件设置 | 第40-41页 |
4.1.4 初始状态生成 | 第41页 |
4.2 研究过程及内容 | 第41-42页 |
4.3 基坑工程施工过程模拟 | 第42-52页 |
4.3.1 基坑开挖前降水模拟 | 第42-46页 |
4.3.2 基坑开挖过程模拟 | 第46-52页 |
第五章 基坑工程变形影响因素模拟研究 | 第52-80页 |
5.1 止水帷幕深度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52-59页 |
5.1.1 开挖前止水帷幕深度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52-56页 |
5.1.2 开挖过程中止水帷幕深度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56-59页 |
5.2 抽水井深度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59-66页 |
5.2.1 开挖前止抽水井深度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59-62页 |
5.2.2 开挖过程中抽水井深度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62-66页 |
5.3 抽水井井距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66-72页 |
5.3.1 开挖前抽水井井距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66-69页 |
5.3.2 开挖过程中抽水井井距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69-72页 |
5.4 回灌井数量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72-77页 |
5.4.1 开挖前回灌井数量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72-75页 |
5.4.2 开挖过程中回灌井数量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75-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 第80页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