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真空电子学(电子物理学)论文--凝聚态物理学论文

低维原子晶体材料在金属基底上生长及物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发展现状第11-20页
        1.1.1 石墨烯第12-14页
        1.1.2 硅烯第14-18页
        1.1.3 其它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第18-20页
    1.2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在科研中的重要意义第20-22页
    1.3 低维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2-24页
        1.3.1 机械剥离方法第22页
        1.3.2 物理气相沉积第22-23页
        1.3.3 化学气相沉积第23-24页
第二章 理论计算方法第24-36页
    2.1 薛定谔方程第25-26页
    2.2 绝热近似第26页
    2.3 Hartree-Fork近似第26-27页
    2.4 密度泛函理论第27-31页
        2.4.1 Thomas-Fermi模型第28页
        2.4.2 Hohenberg-Kohn理论第28页
        2.4.3 Kohn-Sham等式第28-30页
        2.4.4 局域密度近似(LDA)第30-31页
        2.4.5 广义梯度近似(GGA)第31页
    2.5 Tersoff-Hamann近似第31-32页
    2.6 分子动力学(MD)第32-33页
    2.7 NEB过渡态寻找方法第33-34页
    2.8 本文中用到的DFT计算软件包第34-36页
第三章 石墨烯在Ru(0001)表面生长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第36-48页
    3.1 研究背景第36-41页
    3.2 计算与实验方法第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47页
        3.3.1 石墨烯在Ru(0001)表面上生长的前驱体结构第41-46页
        3.3.2 其它可能前驱体结构的排除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Ru(0001)表面上一系列硅二维结构的生长:硅鱼骨结构、硅鱼骨和类硅烯共存结构和硅烯第48-64页
    4.1 研究背景第48-50页
    4.2 计算方法第50-5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1-63页
        4.3.1 Ru(0001)表面上的硅鱼骨结构第51-55页
        4.3.2 Ru(0001)表面上的硅鱼骨结构向硅烯的转变第55-59页
        4.3.3 Ru(0001)表面上的硅烯结构第59-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氮、硫掺杂的肩章型石墨烯纳米带的能带调控第64-82页
    5.1 研究背景第64-69页
    5.2 计算与实验方法第69-7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0-81页
        5.3.1 N掺杂肩章型石墨烯纳米带结构与物性第70-71页
        5.3.2 S掺杂石墨烯纳米带的能带调控第71-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100页
个人简历第100-102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02-104页
参加学术会议目录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210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血管向分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下一篇:经眶下孔注射相关炎症因子制造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