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贵州省土地利用的碳补偿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研究进展第9-13页
        1.2.1 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进展第9-12页
        1.2.2 碳补偿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二章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第15-22页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15-16页
        2.1.1 社会经济数据第15页
        2.1.2 土地利用数据第15-16页
    2.2 研究方法第16-20页
        2.2.1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第16页
        2.2.2 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核算第16-18页
        2.2.3 空间自相分析第18页
        2.2.4 区域碳补偿模型第18-20页
    2.3 研究指标第20-22页
        2.3.1 土地利用动态度第20页
        2.3.2 土地利用程度第20-21页
        2.3.3 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强度第21页
        2.3.4 碳补偿率分析第21-22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第22-26页
    3.1 位置及面积第22页
    3.2 自然地理条件第22-23页
    3.3 社会经济状况第23-24页
    3.4 能源消费现状第24-26页
第四章 全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第26-34页
    4.1 土地利用时间变化特征第26-32页
        4.1.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第26-31页
        4.1.2 地类转换情况第31-32页
    4.2 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特征第32-34页
        4.2.1 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异第32-34页
第五章 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分析第34-43页
    5.1 全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变化第34-36页
        5.1.1 碳排放变化情况第34-35页
        5.1.2 碳吸收变化情况第35-36页
        5.1.3 净碳排放变化情况第36页
    5.2 县域碳排放的空间特征第36-43页
        5.2.1 县域净碳排放及其强度的空间分析第38-40页
        5.2.2 县域净碳排放的全局自相关分析第40页
        5.2.3 县域碳吸收及其强度的空间分析第40-41页
        5.2.4 碳补偿率的空间差异第41-43页
第六章 县域碳补偿价值核算第43-47页
    6.1 碳补偿机制探讨第43页
    6.2 县域碳补偿价值计算第43-45页
    6.3 县域碳补偿类型分区第45-47页
第七章 碳补偿研究的政策建议第47-49页
    7.1 完善空间碳补偿资金筹措制度第47页
    7.2 完善碳补偿的管理协调机制第47-48页
    7.3 完善制度保障机制第48页
    7.4 建立区域碳排放配额制度第48-49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49-51页
    8.1 研究结论第49-50页
        8.1.1 贵州省土地利变化分析第49页
        8.1.2 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情况第49-50页
        8.1.3 县域碳补偿研究第50页
    8.2 不足与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国当代自由主义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