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3页 |
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31页 |
1.1 1H-1,2,4-三唑类杀菌剂概述 | 第8-13页 |
1.1.1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与发展 | 第8-9页 |
1.1.2 杀菌剂的杀菌方式及其作用机理 | 第9页 |
1.1.3 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原理 | 第9-11页 |
1.1.4 三唑类杀菌剂的性能特点 | 第11-12页 |
1.1.5 1H-1,2,4-三唑类杀菌剂配合物研究近况 | 第12-13页 |
1.2. 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概述 | 第13-19页 |
1.2.1 DNA分子的双螺结构的发现及其特点 | 第14页 |
1.2.2 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14-19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31页 |
第二章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分析 | 第31-51页 |
2.1 试剂和仪器 | 第31-32页 |
2.1.1 试剂 | 第31页 |
2.1.2 仪器 | 第31-32页 |
2.2 配合物的合成 | 第32-35页 |
2.2.1 配体(HL)的合成 | 第32页 |
2.2.2 配合物[Cu_(0.5)L]_n(1)的合成 | 第32-33页 |
2.2.3 配合物[Cu(HL)_2Cl_2]_n(2)的合成 | 第33页 |
2.2.4 配合物[Cu(HL)_2Cl_2(H_2O)](3)的合成 | 第33-34页 |
2.2.5 配合物[Cu(L)_2(H_2O)]_n(4)的合成 | 第34页 |
2.2.6 配合物[Cu(L)(phen)(HCO_2)]_n(5)的合成 | 第34页 |
2.2.7 配合物{[Ni(L)_2·(H_2O)_2]·(H_2O)_2}_n(6)的合成 | 第34-35页 |
2.2.8 配合物{[Co(L))_2·(H_2O)_2]·(H_2O)_2}_n(7)的合成 | 第35页 |
2.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解析 | 第35-38页 |
2.4 反应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38-40页 |
2.5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0-45页 |
2.5.1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0-41页 |
2.5.2 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2.5.3 配合物3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2页 |
2.5.4 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2-43页 |
2.5.5 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2.5.6 配合物6和7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2.6 配合物的溶解性及其摩尔电导率的测定 | 第45页 |
2.7 配合物的热重分析 | 第45-4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第三章 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 第51-65页 |
3.1 实验设计与实施 | 第51-53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3.1.2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3.1.3 实验步骤 | 第52-53页 |
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6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四章 配合物的DNA裂解活性研究 | 第65-77页 |
4.1. 配合物对DNA凝胶电泳的影响 | 第65-68页 |
4.1.1 实验材料及方法和原理介绍 | 第65-66页 |
4.1.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4.2. 配合物对DNA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68-71页 |
4.2.1 实验材料及方法介绍 | 第68-69页 |
4.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总结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