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原由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原由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创新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论文创新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廉洁文化概述 | 第15-2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2.1.1 国有企业 | 第15页 |
2.1.2 国有企业廉洁文化 | 第15-18页 |
2.2 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2.2.1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 第18页 |
2.2.2 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的廉洁文化建设 | 第18-19页 |
2.2.3 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国有企业的廉洁文化建设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现状 | 第20-27页 |
3.1 廉洁文化在企业文化构建中的重要地位 | 第20-21页 |
3.2 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有利因素 | 第21-23页 |
3.2.1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洁文化的精髓 | 第21-22页 |
3.2.2 传承改革开放前优秀的国企文化 | 第22页 |
3.2.3 国企廉洁文化建设的新理念 | 第22-23页 |
3.3 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外部挑战 | 第23-25页 |
3.3.1 国企传统反腐方式面临新的挑战 | 第23-24页 |
3.3.2 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的挑战 | 第24页 |
3.3.3 腐败文化灰色氛围的挑战 | 第24页 |
3.3.4 官场腐败思想蔓延带来的挑战 | 第24-25页 |
3.3.5 全球化影响下的文化冲击挑战 | 第25页 |
3.4 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内部困境 | 第25-27页 |
3.4.1 反腐倡廉建设宣传和教育不全面 | 第25页 |
3.4.2 内部监管部门专业性不强 | 第25-26页 |
3.4.3 关键岗位人员的贪污行为难以查处 | 第26页 |
3.4.4 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重意识轻行动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国有企业的廉洁建设做法上的不足 | 第27-30页 |
4.1 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机制不健全 | 第27-28页 |
4.1.1 廉洁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不相符 | 第27页 |
4.1.2 企业党委的领导作用缺失 | 第27页 |
4.1.3 企业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27-28页 |
4.1.4 反腐倡廉工作脱离企业实际 | 第28页 |
4.2 国有企业反腐工作方法有待改进 | 第28-30页 |
4.2.1 反腐倡廉思想有待加强 | 第28-29页 |
4.2.2 传播载体的管理影响工作效率 | 第29页 |
4.2.3 反腐倡廉工作缺少强力的支撑 | 第29-30页 |
第五章 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 | 第30-33页 |
5.1 正确处理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矛盾 | 第30-31页 |
5.1.1 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 第30页 |
5.1.2 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矛盾 | 第30页 |
5.1.3 继承和创新的矛盾 | 第30-31页 |
5.2 国有企业中的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路径 | 第31-33页 |
5.2.1 强化国有企业的廉洁文化建设监督过程 | 第31-32页 |
5.2.2 创新宣传途径 | 第32-33页 |
第六章 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实例——以一汽轿车为例 | 第33-36页 |
6.1 一汽轿车廉洁建设的总体概况 | 第33页 |
6.2 一汽轿车廉洁建设的主要步骤 | 第33-34页 |
6.3 一汽轿车廉洁建设的工作要点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