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招标投标救济问题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一、我国招标投标救济问题之梳理 | 第12-19页 |
| (一)招标投标自力救济问题 | 第12-15页 |
| 1.异议范围狭窄、处理程序操作混乱且实效低 | 第12-13页 |
| 2.招标人作出重新招标的随意性强 | 第13-15页 |
| (二)招标投标社会救济缺失 | 第15页 |
| (三)招标投标公力救济问题 | 第15-19页 |
| 1.招标投标行政救济执行混乱 | 第16-18页 |
| 2.招标投标司法救济缺失 | 第18-19页 |
| 二、我国招标投标救济问题之原因分析 | 第19-27页 |
| (一)救济理念存在误区 | 第19-22页 |
| 1.“大政府,小社会” | 第19-21页 |
| 2.“重实体,轻程序” | 第21-22页 |
| (二)配套措施和制度不完善 | 第22-25页 |
| 1.评标专家管理待改进 | 第22-24页 |
| 2.招标投标信用制度形同虚设 | 第24-25页 |
| (三)立法设计不健全 | 第25-27页 |
| 1.现有投诉处理办法适用范围不全面 | 第26页 |
| 2.救济条款的规定过于原则 | 第26-27页 |
| 三、招标投标救济制度之域外考察 | 第27-31页 |
| (一)美国招标投标中相关救济的介评 | 第27-28页 |
| (二)德国招标投标中相关救济的介评 | 第28-29页 |
| (三)2012年版《政府采购协议》救济制度的介评 | 第29-30页 |
| (四)招标投标救济域外经验的启示 | 第30-31页 |
| 1.统一、专门的立法并非招标投标制度的唯一出路 | 第30页 |
| 2.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是招标投标救济的必要保障 | 第30-31页 |
| 3.可操作性规范是招标投标救济的关键条件 | 第31页 |
| 4.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是招标投标救济的重要补充 | 第31页 |
| 四、我国招标投标救济问题之解决建议 | 第31-42页 |
| (一)走出理念误区,创新招标投标救济方式 | 第31-34页 |
| 1.引入招标投标行业协会的救济机制 | 第32-33页 |
| 2.引入招标投标司法审查之救济 | 第33-34页 |
| (二)健全配套制度与措施 | 第34-37页 |
| 1.改进评标专家管理 | 第34-36页 |
| 2.加快招标投标信用制度建设的步伐 | 第36-37页 |
| (三)完善招标投标救济的法律规定 | 第37-42页 |
| 1.完善自力救济规定 | 第38-39页 |
| 2.完善专家复评立法 | 第39-41页 |
| 3.制定统一的《招标投标投诉处理办法》 | 第41-4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