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1. 西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 第11-22页 |
·定义及分类 | 第11页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1-13页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第13-14页 |
·GERD相关辅助检查 | 第14-17页 |
·GERD兼夹疾病及并发症 | 第17-18页 |
·幽门螺旋杆菌对GERD的影响 | 第18-19页 |
·GERD的治疗 | 第19-22页 |
2.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 第22-28页 |
·对GERD中医病名的认识 | 第22-23页 |
·对GERD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3-24页 |
·对GERD中医辨证分型的认识 | 第24-25页 |
·对GERD中医治法的认识 | 第25-26页 |
·对GERD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认识 | 第26-28页 |
第二部分 胃食管反流病证型的临床研究 | 第28-46页 |
1. 课题研究的流程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研究流程 | 第28-29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9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9页 |
·研究对象及样本含量 | 第29页 |
·临床病例的收集 | 第29页 |
·病例选择 | 第29-30页 |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30-31页 |
·统计方法 | 第31页 |
2. 课题研究结果 | 第31-44页 |
·年龄分布 | 第31-32页 |
·病程分布 | 第32-33页 |
·证型分布 | 第33-34页 |
·临床分型 | 第34-35页 |
·临床症状 | 第35-36页 |
·舌诊、脉诊资料 | 第36-37页 |
·各证型四诊指标构成情况 | 第37-41页 |
·中医各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程、胃镜下分型的关系 | 第41-44页 |
3. 课题研究结论 | 第44-46页 |
第三部分 调畅气机法在胃食管反流病辨治中的应用研究 | 第46-56页 |
1. 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所涉及脏腑 | 第46-48页 |
·胃食管反流病与脾胃关系密切 | 第46-47页 |
·肝、胆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中占重要地位 | 第47页 |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与肺有一定关系 | 第47-48页 |
2. 气机失调导致胃食管反流病发生 | 第48-49页 |
·本病的基本病机 | 第48-49页 |
·本病病因病机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 第49页 |
3.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则与治法 | 第49-56页 |
·通、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 第49-50页 |
·和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 第50-51页 |
·清、化之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 第51-52页 |
·补益、升提之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 第52-53页 |
·消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 第53-56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60-61页 |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表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