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言 | 第9-11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 1.1 注意瞬脱 | 第11-17页 |
| 1.1.1 注意瞬脱概念 | 第11页 |
| 1.1.2 注意瞬脱理论 | 第11-12页 |
| 1.1.3 注意瞬脱研究范式 | 第12-14页 |
| 1.1.4 注意瞬脱发生条件 | 第14页 |
| 1.1.5 注意瞬脱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 1.1.6 情绪刺激对注意瞬脱影响 | 第15-17页 |
| 1.2 注意瞬脱对抗效应 | 第17-20页 |
| 1.2.1 注意瞬脱对抗效应概念 | 第17页 |
| 1.2.2 注意瞬脱对抗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17页 |
| 1.2.3 表情面孔对注意瞬脱的对抗效应 | 第17-20页 |
| 1.3 神经质人格 | 第20-23页 |
| 1.3.1 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 | 第20-21页 |
| 1.3.2 神经质人格与情绪 | 第21页 |
| 1.3.3 神经质人格与注意瞬脱 | 第21-23页 |
| 第2章 问题提出 | 第23-25页 |
| 第3章 实验一目标T1为负性面孔时高低神经质水平对个体注意瞬脱的影响 | 第25-36页 |
| 3.1 实验目的 | 第25页 |
| 3.2 实验假设 | 第25页 |
| 3.3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 3.3.1 问卷 | 第25页 |
| 3.3.2 被试 | 第25-26页 |
| 3.3.3 刺激与仪器 | 第26页 |
| 3.3.4 实验程序 | 第26-28页 |
| 3.4 实验统计结果 | 第28-32页 |
| 3.4.1 T1性别判断任务的统计结果分析 | 第28页 |
| 3.4.2 T2面孔侦测任务的统计结果分析 | 第28-32页 |
| 3.5 讨论 | 第32-36页 |
| 3.5.1 负性情绪面孔T1影响注意瞬脱效应 | 第32-33页 |
| 3.5.2 高低神经质状态与负性情绪面孔T1影响注意瞬脱效应 | 第33-36页 |
| 第4章 实验二目标T2为负性面孔时高低神经质水平对个体注意瞬脱的影响 | 第36-43页 |
| 4.1 实验目的 | 第36页 |
| 4.2 实验假设 | 第36页 |
| 4.3 方法 | 第36-38页 |
| 4.3.1 被试 | 第36页 |
| 4.3.2 刺激与仪器 | 第36页 |
| 4.3.3 实验程序 | 第36-38页 |
| 4.4 实验统计结果 | 第38-41页 |
| 4.5 讨论 | 第41-43页 |
| 第5章 总讨论 | 第43-46页 |
| 5.1 负性情绪面孔加工偏向对注意瞬脱效应的影响 | 第43页 |
| 5.2 高低神经质状态对注意瞬脱效应的影响 | 第43-46页 |
| 第6章 总结论 | 第46-47页 |
| 第7章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 7.1 研究不足 | 第47页 |
| 7.2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 附录:艾森克人格问卷 | 第56-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