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Mn奥氏体不锈钢弯曲疲劳行为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1.2 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和应用 | 第10-12页 |
| 1.2.1 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 | 第10-11页 |
| 1.2.2 奥氏体不锈钢的应用 | 第11-12页 |
| 1.3 奥氏体不锈钢疲劳行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1 金属疲劳定义 | 第12-13页 |
| 1.3.2 奥氏体钢疲劳行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4 金属疲劳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14-19页 |
| 1.4.1 载荷类型的影响 | 第14-15页 |
| 1.4.2 试样尺寸的影响 | 第15-17页 |
| 1.4.3 材料表面状态的影响 | 第17-18页 |
| 1.4.4 环境的影响 | 第18-19页 |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9-20页 |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1.5.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20-24页 |
| 2.1 试验材料及其力学性能测试 | 第20-21页 |
| 2.1.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 2.1.2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 第20-21页 |
| 2.2 疲劳试验试样的制备 | 第21页 |
| 2.3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 2.4 试验结果的分析 | 第22-23页 |
| 2.4.1 S-N曲线的测定 | 第22页 |
| 2.4.2 疲劳裂纹的观察 | 第22-2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疲劳试验模型的力学分析 | 第24-46页 |
| 3.1 有限元法及ABAQUS简介 | 第24页 |
| 3.2 四点弯曲疲劳实验模型的力学分析 | 第24-26页 |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30页 |
| 3.3.1 创建部件及截面属性 | 第27-28页 |
| 3.3.2 创建分析步 | 第28页 |
| 3.3.3 接触关系及边界条件的定义 | 第28-29页 |
| 3.3.4 网格划分 | 第29-30页 |
| 3.4 试样尺寸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30-43页 |
| 3.4.1 接触应力的计算 | 第30-31页 |
| 3.4.2 0.7σs下应力场分析 | 第31-33页 |
| 3.4.3 0.9σs下应力场分析 | 第33-36页 |
| 3.4.4 1.05σs下应力场分析 | 第36-39页 |
| 3.4.5 优化后试样应力场分布规律 | 第39-43页 |
| 3.5 辊子直径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43-4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材料疲劳寿命的有限元模拟 | 第46-59页 |
| 4.1 FE-SAFE简介 | 第46-47页 |
| 4.2 材料疲劳参数的设定 | 第47-50页 |
| 4.3 疲劳载荷谱的定义 | 第50页 |
| 4.4 疲劳寿命分析 | 第50-57页 |
| 4.5 模拟值的S-N曲线 | 第57-5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疲劳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76页 |
| 5.1 S-N曲线 | 第59-60页 |
| 5.2 试样疲劳断裂位置的分析 | 第60-61页 |
| 5.3 应力对裂纹影响 | 第61-66页 |
| 5.3.1 应力水平对裂纹萌生的影响 | 第61-64页 |
| 5.3.2 应力对裂纹密度的影响 | 第64-66页 |
| 5.3.3 应力对裂纹长度的影响 | 第66页 |
| 5.4 裂纹微观形貌的分析 | 第66-71页 |
| 5.5 裂纹萌生位置及扩展方式的分析 | 第71-75页 |
| 5.5.1 裂纹萌生位置的分析 | 第71-73页 |
| 5.5.2 裂纹扩展方式的分析 | 第73-75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及主要成果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