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Extended Abstract | 第8-25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25-27页 |
1. 绪论 | 第27-4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7-2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9-37页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38页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38-39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9-41页 |
2 多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分析 | 第41-53页 |
2.1 矿井地质概况 | 第41-43页 |
2.2 煤系地层赋存状况 | 第43-51页 |
2.3 岩石力学性能测试 | 第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3 煤柱底板岩层的理论模型和界面效应研究 | 第53-89页 |
3.1 研究评价指标概述 | 第53-57页 |
3.2 底板岩层应力分布理论模型 | 第57-66页 |
3.3 数值模拟验证理论模型 | 第66-83页 |
3.4 层状岩体的界面效应 | 第83-8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5-89页 |
4 煤柱底板岩层应力分布及分区研究 | 第89-133页 |
4.1 数值模拟概述 | 第89-92页 |
4.2 底板岩层岩性变化应力场分布特征 | 第92-108页 |
4.3 底板岩层倾角变化应力场分布特征 | 第108-117页 |
4.4 底板岩层侧压系数变化应力场分布特征 | 第117-125页 |
4.5 煤柱底板岩层应力分区研究 | 第125-13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30-133页 |
5 下部煤层应力分布及巷道位置优化研究 | 第133-147页 |
5.1 下部煤层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 第134-138页 |
5.2 下部煤层巷道合理位置研究 | 第138-14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44-147页 |
6 工业性应用 | 第147-161页 |
6.1 地质条件概况 | 第147-149页 |
6.2 工程案例1——Integra Underground Coalmine煤矿ML和LL煤层间距10m | 第149-154页 |
6.3 工程案例2——Integra Underground Coalmine煤矿LL和HD煤层间距45m | 第154-156页 |
6.4 工程案例3——Integra Underground Coalmine煤矿ML和HD煤层间距58m | 第156-15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59-161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161-16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61-165页 |
7.2 创新点 | 第165-166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66-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9页 |
作者简历 | 第179-18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