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小城镇公共安全规划研究--以宾县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页
        1.1.3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研究概述第10-14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第12-14页
    1.3 相关概念第14-17页
        1.3.1 环境承载力第14-15页
        1.3.2 风险分析第15-16页
        1.3.3 小城镇公共安全规划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21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20页
        1.4.3 研究框架第20-21页
2 相关理论基础第21-32页
    2.1 环境承载力理论基础第21-22页
        2.1.1 环境承载力的特点第21页
        2.1.2 环境承载力评价程序第21-22页
    2.2 风险理论第22-25页
        2.2.1 风险辨识第24页
        2.2.2 风险评价第24-25页
        2.2.3 风险的预测分析第25页
    2.3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理论第25-29页
        2.3.1 安全城市理论概述第25-26页
        2.3.2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理论基础第26-27页
        2.3.3 小城镇公共安全规划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第27-29页
    2.4 小城镇公共安全现状第29-31页
        2.4.1 小城镇公共安全现状第29页
        2.4.2 小城镇公共安全规划现状第29-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小城镇公共安全评价体系第32-52页
    3.1 风险分析第32-37页
        3.1.1 信息收集第33页
        3.1.2 风险预防第33-34页
        3.1.3 致灾因子分析第34-35页
        3.1.4 承灾因子分析第35-36页
        3.1.5 风险因子确定第36-37页
    3.2 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第37-44页
        3.2.1 编制指标的原则第37-38页
        3.2.2 小城镇指标解读第38-43页
        3.2.3 小城镇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第43-44页
    3.3 环境承载力测度与评价第44-47页
        3.3.1 标准化处理第44-45页
        3.3.2 计算数据表Y_iX_j的相关系数矩阵R第45页
        3.3.3 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第45页
        3.3.4 求主成份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第45页
        3.3.5 主成份得分第45-46页
        3.3.6 公共安全承载力评价第46-47页
    3.4 小城镇公共安全规划对策第47-50页
        3.4.1 量化主成分规划对策第47-48页
        3.4.2 一般性应对灾害的安全策略第48-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4 宾县小城镇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第52-92页
    4.1 风险分析第52-60页
        4.1.1 致灾因子分析第52-56页
        4.1.2 承灾因子分析第56-60页
    4.2 环境承载力测度与评价第60-70页
        4.2.1 宾县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第60-61页
        4.2.2 环境承载力测度第61-63页
        4.2.3 环境承载力评价第63-69页
        4.2.4 各指标标准值区间确定第69-70页
    4.3 宾县公共安全规划对策第70-91页
        4.3.1 宾县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安全规划对策第70-74页
        4.3.2 宾县防灾避难设施安全规划对策第74-81页
        4.3.3 宾县重点基础设施安全规划对策第81-86页
        4.3.4 各乡镇公共设施安全规划对策第86-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结论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附录第98-10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新型农村社区”指导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