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立法和研究概况 | 第12-21页 |
(一) 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概况 | 第12-13页 |
(二)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 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 具体规则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3. 诉讼配套制度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 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现有研究评析 | 第17-21页 |
1. 基础理论研究评析 | 第17-18页 |
(1) 未准确定性内幕交易行为 | 第17-18页 |
(2) 缺乏恰当的归责理论 | 第18页 |
2. 具体规则研究评析 | 第18-19页 |
3. 诉讼配套制度研究评析 | 第19-21页 |
二、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法理分析 | 第21-26页 |
(一) 内幕交易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 第21-22页 |
(二)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归责理论是公平竞争理论 | 第22-24页 |
(三)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具有特殊价值 | 第24-26页 |
1. 填补受害者损失 | 第24页 |
2. 威慑内幕交易行为 | 第24-26页 |
三、域外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 | 第26-39页 |
(一) 美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 | 第26-32页 |
1. 内幕交易行为的定性及归责理论 | 第26-28页 |
2. 原告范围的确定 | 第28-29页 |
3. 因果关系的证明 | 第29-31页 |
4. 赔偿数额的计算 | 第31-32页 |
(二) 美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评析 | 第32-36页 |
1. 内幕交易行为的定性及归责理论评析 | 第32-33页 |
2. 对“同时反向买卖”规则的质疑 | 第33-35页 |
3. “实际买卖规则”不应适用于内幕交易案件 | 第35-36页 |
(三) 域外群体诉讼制度的比较和分析 | 第36-39页 |
1. 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 | 第36-37页 |
2. 英国的代表人诉讼 | 第37页 |
3. 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 | 第37-38页 |
4. 德国的团体诉讼制度 | 第38-39页 |
四、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基于公平竞争理论之视域 | 第39-52页 |
(一) 具体规则的完善 | 第39-48页 |
1. 原告范围的确定 | 第39-43页 |
2. 归责原则的确定 | 第43-44页 |
3. 因果关系的证明 | 第44-46页 |
4. 损害的确定 | 第46-48页 |
(二) 诉讼机制的完善 | 第48-52页 |
1. 设置前置程序 | 第48-49页 |
2. 完善代表人诉讼方式 | 第49-51页 |
3. 设立赔偿机制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