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锂硫电池第11-14页
        1.2.1 锂硫电池概述第11-12页
        1.2.2 锂硫电池工作原理第12-13页
        1.2.3 锂硫电池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第13-14页
    1.3 硫/多孔碳复合材料第14-19页
        1.3.1 硫/微孔碳复合物第15-16页
        1.3.2 硫/介孔碳复合物第16-17页
        1.3.3 硫/分级多孔碳复合材料第17-18页
        1.3.4 硫/生物质活性炭第18-19页
    1.4 选题依据和主要实验内容第19-22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及方法第22-26页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22-24页
        2.1.1 实验材料第22页
        2.1.2 实验仪器第22-24页
    2.2 材料形貌和结构的表征第24-25页
        2.2.1 X射线衍射(XRD)测试第24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第24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第24页
        2.2.4 热重分析(TGA)测试第24页
        2.2.5 氮气吸脱附(BET)测试第24-25页
        2.2.6 Raman测试第25页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5-26页
        2.3.1 电池的组装第25页
        2.3.2 电池充放电测试第25页
        2.3.3 电池循环伏安(CV)测试第25页
        2.3.4 交流阻抗(EIS)测试第25-26页
第三章 纳米片状微孔玉米芯活性炭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第26-38页
    3.1 引言第26-27页
    3.2 实验部分第27-28页
        3.2.1 玉米芯活性炭的制备第27页
        3.2.2 硫/玉米芯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7-28页
        3.2.3 电极材料的制备第2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8-36页
        3.3.1 硫/玉米芯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第28-34页
        3.3.2 硫/玉米芯活性炭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分析第34-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来源于佛手的高孔隙多孔碳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第38-48页
    4.1 引言第38-39页
    4.2 实验过程第39页
        4.2.1 佛手渣活性炭的制备第39页
        4.2.2 硫/佛手渣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9页
        4.2.3 电极的制备第39页
    4.3 硫/佛手渣活性炭复合材料的物性表征及电池性能第39-46页
        4.3.1 硫/佛手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第39-44页
        4.3.2 佛手渣活性炭/硫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分析第44-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五章 超大孔容自组装等级结构纳米片状介孔碳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第48-58页
    5.1 引言第48-49页
    5.2 实验部分第49-50页
        5.2.1 纳米片状介孔碳PCNS的合成第49页
        5.2.2 S/CNS复合物的合成第49-50页
        5.2.3 电极的制备第5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0-57页
        5.3.1 己二酸和锌粉的降解过程第50页
        5.3.2 PCNS的SEM和TEM图像分析第50-51页
        5.3.3 S/PCNS复合物的XRD和TG分析第51-52页
        5.3.4 S/PCNS复合物的SEM和TEM分析第52-53页
        5.3.5 PCNS和S/PCNS复合物的气体吸附分析第53-54页
        5.3.6 S/PCN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分析第54-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70页
致谢第70-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72-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企业集群的关系型融资研究
下一篇:信贷约束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