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盾构法(全断面开挖)论文

泥水盾构成膜规律及开挖面稳定性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2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7页
        1.2.1 泥膜形成机理研究进展第17-24页
        1.2.2 开挖面稳定性研究进展第24-26页
        1.2.3 现有研究评述第26-27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27-29页
第2章 泥水盾构膨润土改性泥浆渗透成膜试验第29-49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泥浆渗透成膜试验第29-36页
        2.2.1 试验装置第29-32页
        2.2.2 试验材料第32-34页
        2.2.3 试验方法和步骤第34-36页
    2.3 试验结果和讨论第36-48页
        2.3.1 泥浆的渗透距离第36-41页
        2.3.2 泥膜的渗透性第41-48页
    2.4 小结第48-49页
第3章 膨润土改性泥浆成膜机制及滤失试验第49-71页
    3.1 引言第49页
    3.2 滤饼过滤理论第49-51页
        3.2.1 泥膜厚度与时间的关系第49-51页
        3.2.2 泥膜的本构模型第51页
    3.3 滤失试验方案第51-55页
        3.3.1 试验目的第51-52页
        3.3.2 试验装置和方法第52-53页
        3.3.3 试验材料第53-54页
        3.3.4 试验过程第54-55页
    3.4 滤失试验结果第55-61页
        3.4.1 渗滤液体积和时间的关系第55-57页
        3.4.2 泥膜孔隙比、渗透系数和泥浆压力的关系第57-60页
        3.4.3 滤失试验与滤饼过滤理论结果对比第60-61页
    3.5 开挖面泥膜渗透系数和厚度的分布规律第61-70页
        3.5.1 开挖面泥膜渗透系数和厚度分布规律第61-64页
        3.5.2 开挖面平均泥膜厚度计算方法第64页
        3.5.3 泥饼过滤理论与渗透柱试验结果的对比第64-66页
        3.5.4 采用泥饼过滤理论的计算渗透柱泥膜厚度第66-70页
    3.6 小结第70-71页
第4章 开挖面地层总水头场二维数值模拟第71-84页
    4.1 引言第71页
    4.2 数值模型和参数第71-74页
        4.2.1 数值模型第71-72页
        4.2.2 地层和泥膜参数第72-74页
    4.3 数值模拟步骤第74页
    4.4 开挖面地层孔压与总水头分布情况第74-76页
    4.5 开挖面受力分析第76-82页
        4.5.1 “棱柱体-楔形体”失稳模式第76-77页
        4.5.2 棱柱体上的荷载第77-79页
        4.5.3 楔形体上的荷载第79-82页
    4.7 小结第82-84页
第5章 开挖面地层总水头三维数值模拟第84-104页
    5.1 引言第84页
    5.2 数值模型和参数第84-86页
    5.3 数值模拟步骤第86-87页
    5.4 开挖面前方总水头分布第87-100页
        5.4.1 典型的总水头场分布情况第87-89页
        5.4.2 开挖时间对总水头的影响第89-92页
        5.4.3 地层渗透系数对总水头的影响第92-94页
        5.4.4 埋深对总水头的影响第94-98页
        5.4.5 有效泥浆压力对总水头的影响第98-100页
    5.6 水头场数值模拟的二维和三维处理对比第100-103页
    5.7 小结第103-104页
第6章 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性分析第104-131页
    6.1 引言第104页
    6.2 开挖面失稳模式第104-106页
    6.3 泥膜及失稳区域的渗透力第106-116页
        6.3.1 渗透力的计算第106-107页
        6.3.2 埋深对渗透力的影响第107-110页
        6.3.3 泥膜渗透系数对渗透力的影响第110-113页
        6.3.4 地层渗透系数对渗透力的影响第113-116页
    6.4 失稳区域受力分析第116-118页
        6.4.1 棱柱体受力分析第116-117页
        6.4.2 楔形体受力分析第117-118页
    6.5 极限泥浆压力第118-129页
        6.5.1 极限有效泥浆压力计算方法第118-119页
        6.5.2 与其他方法的对比第119-121页
        6.5.3 埋深对极限有效泥浆压力的影响第121-122页
        6.5.4 渗透系数对极限有效泥浆压力的影响第122-124页
        6.5.5 摩擦角和粘聚力对极限有效泥浆压力的影响第124-125页
        6.5.6 极限有效泥浆压力计算图表第125-129页
    6.6 小结第129-131页
第7章 结论和展望第131-134页
    7.1 主要工作与结论第131-132页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0页
作者简历第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针灸为主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电针结合激光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