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亚菊和卤地菊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第一章 丝裂亚菊的化学成分研究及生物活性 | 第8-30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8-10页 |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 第10-18页 |
一、实验结果 | 第10-12页 |
二、各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12-18页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第18-22页 |
一、仪器、化学试剂和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二、提取分离 | 第19-22页 |
第四节 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 | 第22-24页 |
第五节 化合物的主要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 | 第24-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卤地菊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及生物活性 | 第30-43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一、实验结果 | 第32-33页 |
二、各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33-37页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第37页 |
第四节 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 | 第37-39页 |
第五节 化合物的主要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综述亚菊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新进展 | 第43-56页 |
一 倍半萜内酯类 | 第44-46页 |
二 黄酮类 | 第46-48页 |
三 香豆素及木脂素类 | 第48-49页 |
四 甾体与三萜类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缩略词表 | 第57页 |
附图:部分化合物波谱图 | 第57-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