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功能希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组装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引言第8页
    1.2 聚合物固载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8-9页
    1.3 自旋转换体系第9-14页
        1.3.1 自旋转换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1.3.2 自旋转换希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4 自挑选体系第14-18页
        1.4.1 自挑选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1.4.2 自挑选分类第17-18页
    1.5 研究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聚合物固载Fe(II)手性咪唑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第20-36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实验部分第21-23页
        2.2.1 实验药品第21页
        2.2.2 实验仪器第21-22页
        2.2.3 (咪唑2甲醛)聚苯乙烯树脂及配合物 1-8 的合成第22-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35页
        2.3.1 Merrifield多肽树脂和固载(咪唑2甲醛)聚苯乙烯树脂的红外第23-24页
        2.3.2 配合物 1-8 的红外第24-25页
        2.3.3 单体配合物 1-4 的紫外第25-26页
        2.3.4 单体配合物 1-4 的圆二色谱第26-27页
        2.3.5 固载配合物 5-8 的扫描电镜(SEM)图第27页
        2.3.6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第27-33页
        2.3.7 配合物的热重(TG)第33-34页
        2.3.8 配合物 1-8 的磁性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基于三齿配体的双核Fe(II)咪唑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第36-62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41页
        3.2.1 实验药品第37页
        3.2.2 实验仪器第37-38页
        3.2.3 咪唑双醛A-C和配合物 9-15的合成第38-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61页
        3.3.1 咪唑双醛A-C和配合物 9-15的红外第41-43页
        3.3.2 咪唑双醛A-C的1H NMR第43-44页
        3.3.3 配合物 9-15的紫外第44-45页
        3.3.4 配合物 9-15的PXRD第45-46页
        3.3.5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第46-56页
        3.3.6 配合物 9-15的TG第56页
        3.3.7 配合物的磁性第56-57页
        3.3.8 配合物的自挑选研究第57-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磁双稳态Fe(II)咪唑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第62-76页
    4.1 引言第62-63页
    4.2 实验部分第63-65页
        4.2.1 实验药品第63页
        4.2.2 实验仪器第63-64页
        4.2.3 咪唑双醛A、D、E和配合物 16-24的合成第64-6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5-74页
        4.3.1 咪唑醛B-D和配合物 16-24的红外第65-67页
        4.3.2 咪唑醛B-D的1H NMR第67页
        4.3.3 配合物 16-24的紫外第67-68页
        4.3.4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第68-72页
        4.3.5 配合物 16-21的TG第72-73页
        4.3.6 配合物 16-24的磁性第73-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第76-78页
    主要结论第76-77页
    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9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靶向干预AKR1B10-S1P信号通路抑制小鼠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MTT法检测脑胶质瘤原代细胞对不同浓度多柔比星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