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U的粒子场全息再现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粒子场全息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GPU图形处理器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工作安排 | 第14-16页 |
| 第2章 粒子场全息术的基本理论 | 第16-30页 |
| 2.1 全息术的基本原理 | 第16-19页 |
| 2.1.1 波前记录 | 第16-17页 |
| 2.1.2 波前再现 | 第17-18页 |
| 2.1.3 同轴全息的记录与再现 | 第18-19页 |
| 2.2 粒子场的全息图记录光路图 | 第19-20页 |
| 2.3 光衍射理论 | 第20-21页 |
| 2.4 粒子场全息术的再现算法分析 | 第21-29页 |
| 2.4.1 菲涅尔衍射法 | 第21-23页 |
| 2.4.2 卷积法 | 第23-24页 |
| 2.4.3 角谱法 | 第24-25页 |
| 2.4.4 几种算法的分析与比较 | 第25-29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粒子再现与GPU加速处理 | 第30-56页 |
| 3.1 图像预处理在GPU上的实现 | 第30-35页 |
| 3.1.1 均值滤波算法 | 第30-32页 |
| 3.1.2 中值滤波算法 | 第32-33页 |
| 3.1.3 二值化 | 第33-35页 |
| 3.2 快速傅立叶变换的GPU加速算法 | 第35-40页 |
| 3.3 相位解包裹原理及在GPU上的实现 | 第40-52页 |
| 3.3.1 相位解包裹算法的原理 | 第40-41页 |
| 3.3.2 相位解包裹的数学模型 | 第41-44页 |
| 3.3.3 质量图引导法在GPU上的实现过程 | 第44-52页 |
| 3.4 仿真与分析 | 第52-5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4章 实验验证与软件设计 | 第56-66页 |
| 4.1 基本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56-57页 |
| 4.2 全息图再现的具体步骤 | 第57-60页 |
| 4.2.1 全息图像预处理 | 第57-58页 |
| 4.2.2 全息图再现与背景噪声的去除 | 第58-60页 |
| 4.3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0-64页 |
| 4.3.1 操作系统与开发环境的选择 | 第60-61页 |
| 4.3.2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62页 |
| 4.3.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62-6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