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论文--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论文

周代皖境三地历史文化论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一、绪论第13-23页
    (一) 选题缘起及论题意义第13-15页
        1. 选题缘由第13页
        2. 论题意义第13-15页
    (二) 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15-19页
        1. 周代皖境历史文化整体研究第15-16页
        2. 西周皖境历史文化研究综述第16-17页
        3. 春秋皖境历史文化研究综述第17-18页
        4. 战国皖境楚文化研究综述第18-19页
    (三) 研究方法、写作思路与概念界定第19-21页
        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2. 写作思路第20页
        3. 概念界定第20-21页
    (四)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第21-23页
        1. 主要内容第21页
        2. 创新点第21-23页
二、周代皖境的区域环境第23-27页
    (一) 自然环境第23-25页
        1. 地理位置第23页
        2. 地形第23-24页
        3. 气候第24页
        4. 自然资源第24-25页
    (二) 人文环境第25-27页
        1. 历史传统第25页
        2. 文化生态第25-26页
        3. 民族分布第26-27页
三、西周时期皖境三地的历史变迁与文化面貌第27-55页
    (一) 淮北地区第27-38页
        1. 淮北的周王朝封国第27-30页
        2. 淮夷、南淮夷、徐夷与群舒关系考释第30-33页
        3. 淮北的徐国第33-34页
        4. 淮北地区的文化第34-38页
    (二) 江淮地区第38-45页
        1. 群舒与淮夷小国第38-39页
        2. 淮夷与周王朝的战争第39-42页
        3. 江淮地区的文化第42-45页
    (三) 江南地区第45-50页
        1. 考古发现第45-47页
        2. 文化第47-50页
        3. 族属第50页
    (四) 西周时期皖境三地历史文化发展异同及其原因论析第50-55页
        1. 异同第51-53页
        2. 原因第53-54页
        3. 结论第54-55页
四、春秋时期皖境三地的历史变迁与文化面貌第55-82页
    (一) 春秋时期淮河流域的历史发展第55-61页
        1. 春秋早期第55-57页
        2. 春秋中期第57-59页
        3. 春秋晚期第59-61页
    (二) 春秋时期淮北地区的文化第61-66页
        1. 徐文化的考古发现第61-62页
        2. 徐文化的面貌第62-66页
    (三) 春秋时期江淮地区的文化第66-76页
        1. 群舒部族与群舒文化第66-75页
        2. 楚人入皖与皖境楚文化第75-76页
    (四) 春秋时期江南地区的历史与文化第76-77页
    (五) 春秋时期皖境三地历史文化发展的异同及其原因论析第77-82页
        1. 异同第77-79页
        2. 原因第79-80页
        3. 结论第80-82页
五、战国时期皖境三地的历史变迁与文化面貌第82-109页
    (一) 战国时期皖境的历史第82-87页
        1. 战国早期第82-84页
        2. 战国中期第84-85页
        3. 战国晚期第85-87页
    (二) 战国时期皖境的文化第87-105页
        1. 楚文化遗存第87-88页
        2. 楚文化面貌第88-105页
        3. 多元一体文化的初步形成第105页
    (三) 战国时期皖境三地历史文化异同及其原因论析第105-109页
        1. 异同第105-107页
        2. 原因第107-108页
        3. 结论第108-109页
六、周代皖境三地历史殊途同归的客观性和文化多元一体的必然性第109-113页
    (一) 自然环境第109-110页
    (二) 民族关系第110页
    (三) 政治格局第110-111页
    (四) 文化形态第111-112页
    (五) 经济状况第112-113页
余论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1页
致谢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层级与公司投资效率问题研究
下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声誉资本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