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4页 |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一、国外侵权连带责任 | 第16-26页 |
(一)侵权连带责任的产生与发展 | 第16-18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侵权连带责任 | 第18-22页 |
(三)英美法系国家侵权连带责任 | 第22-26页 |
二、中国历史上的侵权连带责任制度 | 第26-31页 |
(一)《大清民律草案》与《民国民律草案》 | 第26-27页 |
(二)《中华民国民法典》 | 第27-28页 |
(三)《民法通则》 | 第28-31页 |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连带责任具体类型与条文分析 | 第31-49页 |
(一)共同侵权连带责任 | 第31-34页 |
(二)教唆、帮助侵权连带责任 | 第34-36页 |
(三)共同危险连带责任 | 第36-37页 |
(四)以累积因果关系表现的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连带责任 | 第37-39页 |
(五)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侵权连带责任 | 第39-41页 |
(六)买卖拼装或达到报废标准机动车的侵权连带责任 | 第41-43页 |
(七)遗失或抛弃高度危险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连带责任 | 第43-44页 |
(八)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连带责任 | 第44-45页 |
(九)建筑物等设施倒塌致人损害的侵权连带责任 | 第45-47页 |
(十)侵权连带责任外部效力与内部效力的规定 | 第47-49页 |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中侵权连带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9-53页 |
(一)条文表述不规范 | 第49-50页 |
(二)过于加重个别侵权人责任 | 第50-52页 |
(三)侵权连带责任制度的诉讼程序导致资源浪费 | 第52-53页 |
五、完善我国《侵权责任法》中侵权连带责任制度的建议 | 第53-59页 |
(一)规范条文表述 | 第54-55页 |
(二)确立侵权连带责任的二次分担规则 | 第55-57页 |
(三)建立公正高效的连带责任诉讼程序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注释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