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8-11页 |
(一) 临床资料 | 第8-9页 |
1. 一般资料 | 第8页 |
2. 诊断标准 | 第8页 |
3. 纳入标准 | 第8页 |
4. 排除标准 | 第8-9页 |
(二) 分组治疗 | 第9页 |
1. 对照组 | 第9页 |
2. 治疗组 | 第9页 |
(三) 评定标准与统计学方法 | 第9-11页 |
1. 视觉模拟评分法 | 第9页 |
2. 临床疗效评价 | 第9-10页 |
3. 依从性分析 | 第10页 |
4. 意外情况处理 | 第10页 |
5. 统计学方法 | 第10-11页 |
二、治疗结果 | 第11-12页 |
(一)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定结果比较 | 第11页 |
(二)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 第11页 |
(三) 安全性观察 | 第11-12页 |
1. 不良反应 | 第11页 |
2. 生命体征 | 第11页 |
3. 依从性观察 | 第11-12页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12-20页 |
(一) 腰椎的基本结构 | 第12页 |
(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发生机制 | 第12-13页 |
1. 神经机械压迫 | 第12-13页 |
2. 炎性反应 | 第13页 |
3. 神经根粘连 | 第13页 |
(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关系 | 第13页 |
(四) 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第13-14页 |
(五) 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理论体系 | 第14-16页 |
1. 核心稳定的定义 | 第14页 |
2. 核心稳定的作用 | 第14-15页 |
3. 核心稳定的应用领域 | 第15页 |
4. 核心稳定的两个基本策略 | 第15-16页 |
(六)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 | 第16-19页 |
(七) 本研究存在不足 | 第19-20页 |
结论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3页 |
附表 | 第23-25页 |
致谢 | 第25-26页 |
文献综述 | 第26-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