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二章 B介子两体非轻弱衰变的理论基础 | 第12-26页 |
2.1 低能有效哈密顿量 | 第12-14页 |
2.2 强子矩阵元的处理方法 | 第14-18页 |
2.2.1 简单因子化方案 | 第14-15页 |
2.2.2 推广的因子化方案 | 第15页 |
2.2.3 QCD因子化方法 | 第15-17页 |
2.2.4 微扰QCD(PQCD)方法 | 第17-18页 |
2.3 PQCD方法简介 | 第18-23页 |
2.3.1 因子化定理 | 第18-19页 |
2.3.2 横动量k_T因子化 | 第19-20页 |
2.3.3 k_T重求和和Sudakov因子 | 第20-22页 |
2.3.4 阈值重求和 | 第22-23页 |
2.4 强子波函数 | 第23-24页 |
2.5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在PQCD因子化框架下研究B~*→(?)D过程 | 第26-42页 |
3.1 研究动机 | 第26-27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3.3 衰变道振幅的一般表达式 | 第30-33页 |
3.4 解析表达式 | 第33-35页 |
3.4.1 发射图 | 第34页 |
3.4.2 湮灭图 | 第34-35页 |
3.5 数值结果和讨论分析 | 第35-39页 |
3.6 小结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2-44页 |
附录A B~*→(?)D两体非轻弱衰变振幅 | 第44-48页 |
A.1 发射图振幅 | 第44-45页 |
A.2 轻夸克对产生湮灭图振幅 | 第45-46页 |
A.3 c夸克对产生湮灭图振幅 | 第46-48页 |
附录B 衰变振幅中出现的变量 | 第48-52页 |
B.1 硬散射函数H_i和苏达科夫(Sudakov)因子E_i的表达式 | 第48-49页 |
B.2 内线传播子胶子α_i、夸克的动量平方的负值b_i、特征能标t_i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