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小说美学理论分途的现代性思想基础 | 第8-10页 |
第二章 清末民初小说理论繁荣的原因 | 第10-14页 |
一、表层动因:语体变革对小说繁荣的推动作用 | 第10-11页 |
二、深层动因:小说在文学内部的重新定位 | 第11-14页 |
第三章 小说理论的功利化审美范式 | 第14-32页 |
一、小说理论功利化范式综述 | 第14-18页 |
二、政治小说与政治功利化美学 | 第18-21页 |
三、近代科学的传播与科学功利化小说理论 | 第21-23页 |
四、社会教育小说理论的兴起 | 第23-24页 |
五、功利化小说审美范式产生的本土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六、功利化小说审美范式的外来知识资源 | 第26-31页 |
七、对功利化小说审美范式的评价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小说理论的娱乐化审美范式 | 第32-40页 |
一、小说理论娱乐化范式综述 | 第32-33页 |
二、小说娱乐化审美范式的文化基础:文学制度与公共文化空间 | 第33-37页 |
三、娱乐化审美范式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 第37-38页 |
四、对娱乐化范式的评估与审视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小说理论的非功利化审美范式 | 第40-47页 |
一、小说理论非功利化范式综述 | 第40-41页 |
二、梁启超的"趣味说" | 第41-42页 |
三、王国维的"文学游戏说" | 第42-43页 |
四、《小说林》团体的"文学审美说" | 第43-44页 |
五、管达如和成之"美的文学与技法"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读硕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