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死刑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 第10-13页 |
一、死刑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 | 第10页 |
二、死刑案件诉讼程序的主要特征 | 第10-11页 |
(一) 诉讼程序的严格性 | 第10-11页 |
(二) 诉讼程序的复杂性 | 第11页 |
(三) 辩护的强制性 | 第11页 |
三、死刑案件诉讼程序的价值 | 第11-13页 |
(一) 一般价值 | 第12页 |
(二) 宪政价值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其他保留死刑国家地区死刑案件诉讼程序比较考察 | 第13-17页 |
一、美国死刑案件诉讼程序比较考察 | 第13-14页 |
(一) 美国死刑案件诉讼程序基本概述 | 第13-14页 |
(二) 美国死刑案件诉讼程序对我国的借鉴 | 第14页 |
二、日本死刑案件诉讼程序比较考察 | 第14-15页 |
(一) 日本死刑案件诉讼程序基本概述 | 第14-15页 |
(二) 日本死刑案件诉讼程序对我国的借鉴 | 第15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死刑案件诉讼程序比较考察 | 第15-17页 |
(一) 台湾地区死刑案件诉讼程序基本概述 | 第15-16页 |
(二) 台湾地区死刑案件诉讼程序对大陆的借鉴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我国死刑案件诉讼程序的现状考察 | 第17-27页 |
一、我国死刑案件审判前程序的现状 | 第17-19页 |
(一) 我国死刑案件审判前程序的构成 | 第17-18页 |
(二) 我国死刑案件审判前程序的不足 | 第18-19页 |
1. 司法机关缺乏有效的程序制约 | 第18页 |
2. 死刑案件犯罪嫌疑人缺乏有效的律师辩护 | 第18-19页 |
二、我国死刑案件一审程序的现状 | 第19-22页 |
(一) 我国死刑案件一审程序的构成 | 第19-20页 |
(二) 我国死刑案件一审程序的不足 | 第20-22页 |
1. 合议庭组成的不足 | 第20页 |
2. 获得律师有效辩护的不足 | 第20-21页 |
3. 法庭调查和质证方面的不足 | 第21-22页 |
4. 审判委员会决定死刑案件判决结果的不足 | 第22页 |
三、我国死刑案件二审程序的现状 | 第22-23页 |
(一) 我国死刑案件二审程序的构成 | 第22-23页 |
(二) 我国死刑案件二审程序的不足 | 第23页 |
1. 启动模式的不足 | 第23页 |
2. 死刑案件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的不足 | 第23页 |
3. 二审程序审理期限的不足 | 第23页 |
四、我国死刑案件复核程序的现状 | 第23-24页 |
(一) 我国死刑案件复核程序的构成 | 第23-24页 |
(二) 我国死刑案件复核程序的不足 | 第24页 |
1. 公开性的不足 | 第24页 |
2. 控辩双方对抗性的不足 | 第24页 |
3. 法律监督的不足 | 第24页 |
五、我国死刑案件再审程序的现状 | 第24-25页 |
(一) 我国死刑案件再审程序的构成 | 第25页 |
(二) 我国死刑案件再审程序的不足 | 第25页 |
1. 审判机关启动再审程序的“随意性” | 第25页 |
2. 当事人申请启动的艰难性 | 第25页 |
六、我国死刑案件执行程序的现状 | 第25-27页 |
(一) 我国死刑案件执行程序的构成 | 第26页 |
(二) 我国死刑案件执行程序的不足 | 第26-27页 |
1. 执行方式的不统一 | 第26页 |
2. 赦免程序的不完善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我国死刑案件诉讼程序完善构想 | 第27-39页 |
一、我国死刑案件审判前程序的完善 | 第27-29页 |
(一) 借鉴美国大陪审团或司法部长审查或决定起诉的程序制约做法完善我国死刑案件审判前程序 | 第27-28页 |
(二) 建立强制要求侦查机关为死刑案件犯罪嫌疑人指定辩护律师的审前程序 | 第28-29页 |
(三) 细化和完善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制约程序 | 第29页 |
(四) 健全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死刑案件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死刑案件的排除和记录程序 | 第29页 |
二、我国死刑案件一审程序的完善 | 第29-33页 |
(一) 完善死刑案件一审合议庭组成以及公诉人选任程序 | 第29-30页 |
(二) 完善律师有效辩护程序 | 第30页 |
(三) 完善法庭调查和质证程序 | 第30-32页 |
1. 完善侦查人员出庭程序 | 第30-31页 |
2. 完善证人出庭质证程序 | 第31-32页 |
(四) 完善审判委员会决定程序 | 第32-33页 |
三、我国死刑案件二审程序的完善 | 第33-35页 |
(一) 完善我国死刑案件二审启动程序 | 第33-34页 |
1. 建立死刑案件自动上诉程序 | 第33-34页 |
2. 完善死刑案件被害人权利保障程序 | 第34页 |
(二) 完善我国死刑案件二审审限程序 | 第34-35页 |
四、我国死刑案件复核程序的完善 | 第35-36页 |
(一) 在我国死刑案件复核程序中引入听证程序 | 第35页 |
(二) 在我国死刑案件复核程序中加强控辩对抗程序 | 第35页 |
(三) 适当增加合议庭人数并实行绝对多数通过原则 | 第35-36页 |
(四) 确立死刑案件被告人最后申辩程序 | 第36页 |
五、我国死刑案件再审程序的完善 | 第36-37页 |
(一) 规范我国司法机关启动死刑案件再审程序的权力 | 第36页 |
(二) 保障我国死刑案件当事人启动再审程序的权利 | 第36-37页 |
六、我国死刑案件执行程序的完善 | 第37-39页 |
(一) 统一我国死刑案件的执行方式 | 第37页 |
(二) 完善我国死刑赦免程序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