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引言 | 第9-22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1.3 研究的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1.3.1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1.3.2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 2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2-31页 |
| 2.1 企业竞争力 | 第22-24页 |
| 2.2 商业银行竞争力 | 第24-26页 |
| 2.2.1 商业银行及其特征 | 第24-25页 |
| 2.2.2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 | 第25-26页 |
| 2.3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 2.4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1页 |
| 2.4.1 对现实竞争力的分析 | 第28-29页 |
| 2.4.2 对潜在竞争力的分析 | 第29-31页 |
| 3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8页 |
| 3.1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 | 第31-32页 |
| 3.1.1 因子分析模型 | 第31页 |
| 3.1.2 层次聚类分析模型 | 第31-32页 |
| 3.2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38页 |
|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2页 |
| 3.2.2 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 第32-33页 |
| 3.2.3 评价指标说明 | 第33-38页 |
| 4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38-57页 |
| 4.1 样本的选取 | 第38页 |
| 4.2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及其变动 | 第38-43页 |
| 4.3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第43-44页 |
| 4.4 因子分析 | 第44-49页 |
| 4.5 聚类分析 | 第49-50页 |
| 4.6 实证结果及其成因分析 | 第50-57页 |
| 4.6.1 因子分析排名及其原因 | 第50-55页 |
| 4.6.2 综合排名及其原因 | 第55页 |
| 4.6.3 聚类分析结果及其成因分析 | 第55-57页 |
| 5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 | 第57-67页 |
| 5.1 扩大银行规模,提升市场势力 | 第57-59页 |
| 5.2 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 第59-62页 |
| 5.2.1 改善资产质量 | 第59-61页 |
| 5.2.2 优化风险管理体系 | 第61-62页 |
| 5.3 提升金融创新能力 | 第62-64页 |
| 5.4 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 第64-67页 |
| 5.4.1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 第64页 |
| 5.4.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64-65页 |
| 5.4.3 社会各界应联手营造社会信用环境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附录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硕士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