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23页 |
1.1 光致变色化合物 | 第8-15页 |
1.1.1 光致变色现象 | 第8-9页 |
1.1.2 光致变色体系 | 第9-12页 |
1.1.3 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12-15页 |
1.2 萘酚吡喃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1 萘酚吡喃的合成方法 | 第15页 |
1.2.2 萘酚吡喃的化学性质 | 第15-16页 |
1.2.3 萘酚吡喃的改性 | 第16-19页 |
1.3 分子开关 | 第19-22页 |
1.3.1 分子开关简介 | 第19页 |
1.3.2 光致变色荧光开关机理 | 第19-20页 |
1.3.3 有机光致变色荧光开关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4 选题依据及目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化合物的合成 | 第23-36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3 化合物的合成 | 第24-35页 |
2.3.1 N-溴乙基-4-二甲氨基-1,8-萘酰亚胺(NBNI)的合成及表征 | 第24-26页 |
2.3.2 化合物a:1,1-二苯基-2-丙炔-1-醇的合及表征 | 第26-27页 |
2.3.3 化合物b:2-(4-羟基苯基)苯并咪唑(PBI)的合成及表征 | 第27-28页 |
2.3.4 萘酚吡喃-苯并咪唑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8-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化合物性质的研究 | 第36-47页 |
3.1 萘酚吡喃-苯并咪唑的光致变色性质 | 第36-39页 |
3.1.1 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及光致变色原理 | 第36-37页 |
3.1.2 目标化合物的消色动力学研究 | 第37-38页 |
3.1.3 目标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抗疲劳性测试 | 第38-39页 |
3.2 萘酚吡喃-苯并咪唑的光致变色荧光开关性质及机理 | 第39-44页 |
3.2.1 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吸收与荧光发射的比较 | 第39-40页 |
3.2.2 目标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及循环测试 | 第40-43页 |
3.2.3 目标化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的测定 | 第43-44页 |
3.3 萘酰亚胺对光致变色荧光开关性质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1 化合物的紫外吸收与荧光发射的比较 | 第44页 |
3.3.2 掺杂溶液的荧光光谱性质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