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0-45页 |
1.1 选题背景、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20-21页 |
1.1.2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2 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1.2.2 结构安排 | 第23-25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3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26-43页 |
1.3.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33页 |
1.3.2 文献综述 | 第33-43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43-45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43-44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44-45页 |
第2章 信息披露理论概述 | 第45-79页 |
2.1 信息披露理论依据 | 第46-50页 |
2.1.1 信号传递理论 | 第46-47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47-48页 |
2.1.3 产权理论 | 第48页 |
2.1.4 代理理论 | 第48-49页 |
2.1.5 博弈论理论 | 第49-50页 |
2.2 信息披露的传播过程、决策选择及质量标准 | 第50-70页 |
2.2.1 信息传播过程 | 第50-52页 |
2.2.2 信息披露的决策选择 | 第52-63页 |
2.2.3 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 | 第63-70页 |
2.3 信息披露的效应 | 第70-77页 |
2.3.1 效应的界定 | 第70-71页 |
2.3.2 信息披露效应的界定 | 第71-72页 |
2.3.3 信息披露效应的分类及具体内容 | 第72-7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3章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股票价格效应分析 | 第79-109页 |
3.1 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 | 第80-86页 |
3.1.1 信息模型概述 | 第81-82页 |
3.1.2 信息影响股票价格的模型分析 | 第82-86页 |
3.2 信息披露的股票发行市场中股票定价效应分析 | 第86-97页 |
3.2.1 IPO折价率相关理论 | 第86-88页 |
3.2.2 中国股票发行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阶段 | 第88-91页 |
3.2.3 信息披露制度发展与IPO折价率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91-96页 |
3.2.4 研究结论 | 第96-97页 |
3.3 信息披露的股票交易市场中价格波动的效应分析 | 第97-108页 |
3.3.1 股价波动同步性相关理论 | 第97-99页 |
3.3.2 中国股票交易市场信息披露的发展阶段 | 第99-102页 |
3.3.3 信息披露制度发展与股价波动同步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102-107页 |
3.3.4 研究结论 | 第107-10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4章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投资者投资行为效应分析 | 第109-132页 |
4.1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投资行为 | 第109-125页 |
4.1.1 行为金融学研究视角下的投资者投资行为 | 第109-112页 |
4.1.2 信息披露的投资者投资行为效应 | 第112-116页 |
4.1.3 理论模型论证 | 第116-125页 |
4.2 信息披露的投资者投资行为效应实证研究 | 第125-131页 |
4.2.1 研究设计 | 第125-126页 |
4.2.2 实证模型 | 第126-128页 |
4.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128-130页 |
4.2.4 研究结论 | 第130-13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5章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 第132-156页 |
5.1 信息披露与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 第132-147页 |
5.1.1 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基础 | 第132-136页 |
5.1.2 信息披露的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应作用机制 | 第136-139页 |
5.1.3 信息披露的资源配置效应模型分析 | 第139-147页 |
5.2 信息披露的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应实证研究 | 第147-155页 |
5.2.1 研究设计 | 第147-150页 |
5.2.2 实证分析 | 第150-154页 |
5.2.3 实证结论 | 第154-1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第6章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剖析 | 第156-178页 |
6.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 | 第156-162页 |
6.1.1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 第156-158页 |
6.1.2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158-162页 |
6.1.3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产生的效应 | 第162页 |
6.2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2-169页 |
6.2.1 信息虚假记载及盈余管理问题 | 第162-165页 |
6.2.2 信息延迟披露及不完整披露问题 | 第165-167页 |
6.2.3 信息披露效应不高的问题 | 第167-169页 |
6.3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169-176页 |
6.3.1 内部治理因素 | 第170-172页 |
6.3.2 外部监管因素 | 第172-174页 |
6.3.3 中介结构因素 | 第174-176页 |
6.3.4 投资者因素 | 第1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76-178页 |
第7章 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策 | 第178-189页 |
7.1 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178-180页 |
7.1.1 完善法规制度,加大惩处力度 | 第178-179页 |
7.1.2 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问责机制,完善民事赔偿制度 | 第179页 |
7.1.3 引进内幕信息知情人报告制度,完善稽查提前介入制 | 第179-180页 |
7.2 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180-182页 |
7.2.1 优化股权结构,避免股权过度集中 | 第180-181页 |
7.2.2 提高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 | 第181页 |
7.2.3 完善董事会、独立董事及监事会制度 | 第181-182页 |
7.3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 第182-186页 |
7.3.1 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管 | 第183-185页 |
7.3.2 加强中介机构的公司治理 | 第185页 |
7.3.3 加强媒体对中介机构的舆论监督 | 第185-186页 |
7.4 发挥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约束作用 | 第186-188页 |
7.4.1 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鼓励发展机构投资者 | 第186-187页 |
7.4.2 上市公司股东会中引入机构投资者 | 第187-188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88-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203页 |
致谢 | 第203-20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204页 |